连山耸西南,水势东北趋。
山蟠四十里,障合中成湖。
矫矫北高峰,独瞰西南隅。
高下测三二,乃是韬光居。
灵隐古名寺,所处实山跗。
门外地如砥,奇峰矗覆壶。
中空四穿达,立距疑神扶。
所以西域僧,谓是鹫岭逋。
造说固诡异,度形疑非诬。
九月未肃霜,岭木犹荣敷。
我从湖尾来,横截乃西逾。
日薄桑阴闲,舍舟入篮舆。
遂造飞来峰,凿刻多佛图。
题名自元丰,指顾杂贤愚。
秋壑见子中,想亦加邪歈。
发我一长叹,舍之入僧庐。
琳宫既巍杰,巨镬中容车。
不识饭千僧,中有龙象无。
万竹绕一径,登陟方萦纡。
幽谷微风来,泠然寒肌肤。
俯视群山卑,乃知所立殊。
内湖而外江,惊潮见天吴。
苍然浮数翠,未得其名呼。
略辨浙水东,僧言萧山区。
仙人遗丹灶,聊一窥其窬。
长生固非愿,遗物即道腴。
徘徊未忍去,曦影俄西晡。
山川自清丽,迹过如鸟乌。
怅怀幽兴极,写托天云孤。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主江南钟山、紫阳等书院讲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简深古,近欧阳修、曾巩,与方苞、刘大櫆合为桐城派。选《古文辞类纂》以明义法。有《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全集》等。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