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

惊飙入林鸦乱飞,舞空落叶相追随。

秋权摧物不见迹,但使万古生愁悲。

登山临水昔感别,身作旅人安得宜。

单舟匹妇更无婢,朝餐每愧妇亲炊。

平生独以文字乐,曾未敢耻贫贱为。

官虽寸进实过分,名姓已被贤者知。

疏愚生不谒豪贵,守此退缩行将衰。

颍州相公秉道德,一见不以论高卑。

久调元化费精力,犹且未倦删书诗。

唐之文章剔芜秽,纤悉宁有差毫厘。

谓其耽学可与语,便语渊奥袪佹疑。

浮言近意不历口,直欲海窟拿蛟螭。

再拜膝前荷勤诲,垂橐稛载归忘饥。

解艇水驿无几舍,新诗又遣牙兵持。

上言行李览物景,聊可与妇陈酒卮。

下言狂斐颇及古,陶韦比格吾不私。

相公贵且事翰墨,我辈岂得专游嬉。

今将蒿芹荐俎豆,定亦不以微薄遗。

尝令有咏无巨细,当因川陆舟车贻。

日对顺流思疾置,老鱼奸怯潜鳞鬐。

形式:
收录诗词(2810)

梅尧臣(宋)

梅尧臣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相关古诗词

苏幕遮 · 草

宋代-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形式:

鲁山山行

宋代-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形式:

陶者

宋代-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形式:

上巳日午桥石濑中得双鳜鱼

宋代-梅尧臣

修禊洛之滨,湍流得素鳞。

多惭折腰吏,来作食鱼人。

水发黏篙绿,溪毛映渚春。

风沙暂时远,紫线忆江莼。

形式: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

宋代-梅尧臣

一百五将近,千门烟火微。

闲过少傅宅,喜见老莱衣。

晚雨竹间霁,春禽花上飞。

禅庭清溜满,幽兴自忘归。

形式:

舟中遇雪

宋代-梅尧臣

晓风鸣大泽,春雪下长河。

沙草缘堤没,杨花拂水多。

惊鸥不知远,候雁几闻过。

欲问耶溪转,今朝奈兴何。

形式:

田家

宋代-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形式:

田家

宋代-梅尧臣

草木绕篱盛,田园向郭斜。

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形式:

田家

宋代-梅尧臣

荒村人自乐,颇足平生心。

朝饭露葵熟,夜舂云谷深。

采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

谁见秋成事,愁蝉复怨砧。

形式:

田家

宋代-梅尧臣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

拊颈望飞鸟,负暄话馀年。

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

卒岁岂堪念,鹑衣着更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