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人世间,知巧竞一途。
乃至事所生,虚名亦求沽。
不见古孝子,用心常近愚。
愚则本乎朴,朴为诚所孚。
苟有禆于亲,宁论事有无。
唪经祈冥福,此语传浮图。
庶几抱微诚,上答父母劬。
通乎立教意,可以辅吾儒。
宫詹吾宗贤,至性具发肤。
少禀二人训,学优过庭趋。
出为鸾凤鸣,归作膝下雏。
中承赠君讣,痛绝天难呼。
北堂垂白母,为尔增歔吁。
黾勉进水浆,伤哉反哺乌。
母氏继下世,两丧一时俱。
平生风木悲,血泪交模糊。
君时年盛壮,顿觉形神臞。
霜寒宵寝砖,味苦昼茹荼。
旁人竞相劝,劝保七尺躯。
似闻西方经,报恩古有诸。
亲恩等山岳,子报真锱铢。
遂发写经愿,寸心怀区区。
帏前一瓣香,几上墨一盂。
竭我两眼力,拚我十指瘏。
眼昏指如椎,口诵足双趺。
诵巳还恸哭,哭罢复细书。
如此逾两年,白抽头鬓须。
当其迫沈痛,信笔非临模。
果然妙莲华,一一纸上敷。
一卷万馀字,七卷七万馀。
人天合掌敬,灿若琳琅珠。
俞子亦好手,为君写成图。
今来十五霜,故山拱楸梧。
偶然展卷看,清泪犹承矑。
我生乃鲜民,踪迹叹早孤。
先人尚浅土,齿发日夜枯。
作诗志吾愧,汗出成沾濡。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