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仙。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

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

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写寒泉。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渐绮霞、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熳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形式:

注释

戚氏:本曲名,後沿用为词牌。宋柳耆卿所创,长调慢词,《乐章集》入「中吕调(夹鐘羽)」。全词三叠,凡二百十二字,为北宋长调慢词之最,亦堪称柳词压轴之作。《钦定词谱》:「柳耆卿《乐章集》注『中吕调』。丘长春词名《梦游仙》。此调宋人作者甚少,可平可仄俱参后苏、丘二词。后段两仄韵亦用三声叶。苏词中阕第七、八句俱六字,后阕第六句用韵,又多一字,与柳词异。旧本中阕第七句脱一『脆』字,后阕第九句重一『渐』字,今俱改正。丘调前阕第十三句少一字,中阕第八、九句俱六字,后阕第七句多押一韵,第十句少一字,第十二句七字,与柳、苏词异。」《词律》、《词谱》皆以柳词《戚氏·晚秋天》为正体,三阕二百十二字,前阕十五句九平韵,中阕十二句六平韵,后阕十六句六平韵两叶韵。《词律》、《词谱》皆以东坡所作《戚氏·玉龟山》为别体,三阕二百十三字,字句、用韵与柳词稍异,前阕十五句九平韵,中阕十一句七平韵,后阕十五句七平韵两叶韵。

调注:「戚氏一首」傅注本存目阙文。今据元延祐本补录正文,标点从《全宋词》,分片从曹树铭编《东坡词》。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调名下注云:「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毛本调名下注云:「此词详叙穆天子、西王母事。世不知所谓,遂谓非东坡作。李端叔跋云:『东坡在中山,宴席间有歌《戚氏》调者,坐客言调美而词不典,以请于公。公方观《山海经》,即叙其事为题,使妓再歌之。随其声填写,歌竟篇就,才点定五六字而已。』」刘尚荣按:「毛本注盖本陈直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歌词类》,原文如下:『《东坡词》二卷。苏文忠公轼撰。集中《戚氏》,叙穆天子、西王母事,世不知所谓,李端叔跋详之。盖在中山燕席间有歌此阕者,坐客言调美而词不典,以请于公,公方观《山海经》,即叙其事为题,使妓再歌之,随其声填写,歌竟篇就,才点定五六字而已。端叔时在幕府目击,必不诬,或言非坡作,岂不见此跋耶?今坡词多有刊去此篇者。』」

玉龟山:龙榆生笺:「古乐府《玉龟曲》:『玉龟山,真长仙,九光耀,五云生。』」

东皇灵媲(Pì):龙楡生笺:「《尚书纬》:『春为东皇,又为青帝。灵姥,谓西王姥。』《淮南子·览冥训》:『西姥折胜,黄神吟啸。飞鸟铩羽,走兽废脚。』」灵媲,元延祐本作「灵媲」,据明吴讷钞本改。《历代诗馀·卷一百》引此词作「灵姥」,龙本从之。

绛阙:龙榆生笺:「傅休奕《云中白子高行》:『阊阖辟见,紫微绛阙。』」

翠房:龙榆生笺:「孙逖《寻龙湍》诗:『渔父歌金洞,江妃舞翠房。』李太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闭剑琉璃匣,鍊丹紫翠房。』」

萧然:《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乐府·东坡戚氏词〉》引此词作「悄然」。

金城:龙榆生笺:「《墉城集仙录》:『王母所居,有金城千里,玉楼十二。』」

锁婵娟:元延祐本作「琐婵娟」,今据《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改。

穆满巡狩:龙榆生笺:「荀勖《〈穆天子传〉序》:『其书言周穆王游行之事。《春秋左氏传》:「穆王欲肆其心,周行于天下,将皆使有车辙马迹焉。」其书所载,则其事也。王好巡守,得骅骝騄耳之乘,造父为御,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西登昆崙,见西王母。与《太史公记》同。』」

翠华:龙榆生笺:「谓车驾也。《上林赋》注:『以翠羽为旗上葆葆,谓车盖也。』」

鲸波:龙榆生笺:「江总《秋日游昆明湖》诗:『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骆观光《和孙长史秋日卧病》:诗:『决胜鲸波静,腾谋鸟谷开。』」

舆盖:龙榆生笺:「《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为盖,以象天,崇十尺。』」

玄圃(bù):龙榆生笺:「《淮南子·地形训》:『昆崙去地一万一千里,上有层城九重。或上倍之,是为阆风。或上倍之,是为玄圃。以次相及。』」

琼草芊(qiān)绵:龙榆生笺:「《山海经》:『梁地有金炉峰,神仙所居之迹。瑶草乃珊瑚之类,仙家用以合丹药服饵。』又:『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李太白《送族弟襄归桂阳》:『春潭琼草绿可折,西寄长安明月楼。』《说文》:『芊芊,草盛貌。』谢康乐《山居赋》:『孤岸竦秀,长洲芊绵。』」

绣勒香鞯(jiān):龙榆生笺:「《说文》:『勒,马头络衔也。从革,力声。』一说马辔也。有衔曰勒,无曰鞯。任诟(Gòu)《庚辰十二月十九日雪》诗:『绣勒锦鞯生羽翮。』《说文》:『鞯,马鞁(bèi)鞁,车驾具也具也。』韩致尧《马上见》诗:『自怜输厩吏,馀暖在香鞯。』」

鸾辂(lù)驻跸(bì):龙楡生笺:「《释名·卷七·释车》:『天子所乘曰玉辂,以玉饰车也。辂,亦车也,谓之辂者,言行于道路也。』《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苍玉。』《汉官仪》注:『皇帝辇左右侍帷幄者称警,出殿则传跸,止行人清道也。』《古今注》:『警跸,所以戒行徙。周礼跸而不警。秦制出警入跸,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跸止也。』又:『跸,路也,所行者皆警于涂路。』」

八马戏芝田:龙榆生笺:「《拾遗记·卷三·周穆王》:『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递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匝天地之域。』王融《曲水诗序》:『夏后两龙,载驱璿台之上;穆王八骏,如舞瑶水之阴。』《十洲记》:『祖洲近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横道,有鸟如乌状,衔此草覆死人面,当时起坐而自活也。有司闻奏,始皇遣使者赍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东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其叶似菰苗,丛生,一株可活一人。」始皇于是慨然言曰:「可采得否?」乃使使者徐福发童男童女五百人,率摄楼船等入海寻祖洲,遂不返。福,道士也,字君房,後亦得道也。』」

瑶池:龙榆生笺:「《穆天子传》:『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缶吾]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缶吾]。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翠鸟:龙榆生笺:「《竹书纪年》:『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汉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来。」有顷,王母至,三青鸟夹侍王母旁。』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间作脆管鸣弦:《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无「脆」字。《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乐府·东坡戚氏词〉》引此词作「间作翠管鸣弦」,较胜。《历代诗馀·卷一百》引此词作「花间作管鸣弦」。龙楡生笺:「白乐天《霓裳羽衣舞歌》:『清弦脆管纤纤手。』」

帝所钧天:龙榆生笺:「《穆天子传》:『觞天子于磐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郭景纯注:『《史记》云:「赵简子疾不知人,七日而寤,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广乐』之义见此。」

稚颜:元延祐本、毛本作「稚头」,义晦。今据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改。

方瞳:龙榆生笺:「《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拾遗记·卷三·周灵王》:『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帷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及聃退迹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术,四海名士,莫不争至。五老,即五方之精也。』」

金鼎:龙榆生笺:「江文通《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陈拾遗《感遇诗三十八首》:『金鼎合丹神,世人将见欺。』」

大椿:龙榆生笺:「《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飞琼:龙榆生笺:「《汉武内传》:『王母乃命侍女许飞琼鼓震灵之簧。』《本事诗·事感·许浑改梦诗》:『诗人许浑,尝梦登山,有宫室淩云,人云:「此昆崙也。」既入,见数人方饮酒,招之,至暮而罢。诗云:「晓入瑶台露气清,坐中唯有许飞琼。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复至其梦,飞琼曰:「子何故显余姓名于人间?」座上即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曰:「善。」』」

双成:龙榆生笺:「《汉武内传》:『王母命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董双成吹云和之笙。』项斯《送宫人入道》诗:『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结伴行。』」

云璈(áo):龙榆生笺:「《汉武内传》:『上元夫人自弹云林之璈,歌步玄之曲。』《名山记》:『《太微玄清左夫人曲》:「西庭命长歌,云璈乘虚弹。」』」

写寒泉: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历代诗馀·卷一百》引此词作「泻寒泉」。

渐渐绮霞:《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渐渐倚霞」,龙本作「渐绮霞」。龙楡生笺:「谢玄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回首:《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回兮」,《历代诗馀·卷一百》引此词作「回盼」。

烂熳游:龙榆生笺:「白乐天《代人赠王员外》诗:『静接殷勤语,狂随烂熳游。』」熳,明吴讷钞本、毛本作「漫」,亦通。

玉辇:龙榆生笺:「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辇,细草藉龙骑。』」

春妍:《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乐府·东坡戚氏词〉》引此词作「秦川」。

评注

宋·陆放翁《老学庵笔记·卷九》:东坡先生在中山作《戚氏》乐府词,最得意,幕客李端叔跋三百四十馀字,叙述甚备。欲刻石传後,为定武盛事,会谪去不果。今乃不载集中,至有立论排诋,以为非公作者。识真之难如此哉!

宋·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乐府·东坡戚氏词〉》:东坡元祐末自礼部尚书帅定州日。官妓因宴,索公为《戚氏词》。公方坐与客论穆天子事,颇讶其虚诞,遂资以应之。随声随写,歌竟篇就,才点定五六字。坐中随声击节,终席不问它词,亦不容别进一语。且曰:「足为中山一时盛事。」

南宋·费补之《梁溪漫志·卷九·〈戚氏〉词》:予尝怪李端叔谓东坡在中山,歌者欲试东坡仓卒之才,于其侧歌《戚氏》,坡笑而领之。邂逅方论穆天子事,颇摘其虚诞,遂资以应之,随声随写歌,竟篇才点定五六字,坐中随声击节,终席不间他辞,亦不容别进一语。临分曰:「足以为中山一时盛事。」然予观其词有曰:「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仙」,又云:「争解绣勒香鞯」,又云:「銮辂驻跸」,又云:「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又云:「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又云:「浩歌畅饮,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东坡御风骑气,下笔真神仙语。此等鄙俚猥俗之词,殆是教坊倡优所为,虽东坡灶下老婢亦不作此语,而顾称誉若此,岂果端叔之言邪?恐疑误後人,不可不辨。

收录诗词(3369)

苏轼(宋)

苏轼简介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相关古诗词

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形式:

行香子 · 病起小集

宋代-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形式:

蝶恋花 · 密州上元

宋代-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形式:

临江仙 · 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形式: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形式:

临江仙 · 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形式:

儋耳山

宋代-苏轼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

形式:

菩萨蛮 · 回文夏闺怨

宋代-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形式:

水调歌头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形式:

行香子 · 丹阳寄述古

宋代-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