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说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瘁,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哉,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饥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炫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形式:

翻译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小姐,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草树的清香没有比得上兰花的,清洁的东西没有比得上茶的,同类互相适宜。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死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并不荒谬,方法也并没有差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原本认为它难养,却不料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注释

瘁:憔悴

密化:神秘变化

“兰芷”二句: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荃草和蕙草也变成了茅莠。

骄蹇:骄傲

炫:炫耀,自夸

渍:浸泡

养之之法。第一个之:兰花第二个之:的

喜润而忌湿:忌:不适合

皆嗜秽而溉;皆:都

予就问故:故:原因

润:湿润

奉:侍奉

收录诗词(71)

陶望龄(明)

陶望龄简介

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 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相关古诗词

怀昭素

明朝-陶望龄

良会不可值,我行何所之。

疾如临老别,愁问隔年期。

霜落开帆重,天寒去雁迟。

殷勤驿楼月,得似汉京时。

形式:

过何泰华园分韵二首

明朝-陶望龄

花事殊堪谱,鱼群似可名。

凉风吹蔓影,急雨打荷声。

清簟便慵卧,朱栏傍晚行。

尝新北泉冷,重为煮沙瓶。

形式:

过何泰华园分韵二首

明朝-陶望龄

今日何园句,能无忆少陵。

迷人寄生酒,匝地月支藤。

莲褪鱼吹粉,苔深石减棱。

轩窗随面面,寒竹影层层。

形式:

小园

明朝-陶望龄

满窗烟翠镜湖南,隐士图书海岳庵。

书艇故教藏五柳,啼莺频与唤双柑。

泥人山似当春睡,中酒花仍白昼酣。

已插疏篱护芳草,更添微径拟三三。

形式:

寄怀袁伯修

明朝-陶望龄

楚袁萧洒似庞公,十载交游伯仲中。

尺素怀人劳强饭,一瓶饷远笑擎空。

总无儿女谋身易,示有威仪与俗同。

苦忆西郊共携手,江南今已楝花风。

形式:

览镜七首

明朝-陶望龄

三十七年聊把玩,峻坡驰马只轮飞。

陶潜官罢知今是,梵志人归叹昔非。

白骨观成看世妄,青山招隐与心违。

桃花一雨平湖满,且乞长竿守钓矶。

形式:

览镜七首

明朝-陶望龄

说法从人诮马留,似猴良亦胜真猴。

牵丝刻木浑儿戏,断水残山足梦游。

溪潦旋添菱女枻,霜痕欲上橘奴洲。

此中纶笠真吾事,为写渔装著钓舟。

形式:

览镜七首

明朝-陶望龄

食柏生香事有征,吾生物化岂无凭。

笋乡嗜久枯同竹,梵夹翻多瘦亦僧。

荤血断来余紫蓼,衣冠抛尽只朱藤。

荒芜田业关何事,已种南湖十亩菱。

形式:

览镜七首

明朝-陶望龄

镜里容颜颇自知,须知元颍即吾师。

持筹讵免揶揄笑,顾影行遭罔两疑。

薄相苦无蚕室妇,贫身半属债家儿。

生来百丑鬷明面,可独穷人尽是诗。

形式:

览镜七首

明朝-陶望龄

莫怪年时爱道装,姓名久已隶空王。

六时自礼莲花漏,每日亲拈印字香。

诗景天和邀客和,衡门草长与人长。

夜灯点罢仍朝梵,静业山中也觉忙。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