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人作芦屋,缚芦为桷椽。
砖墼省涂塈,欂栌无刻镌。
结搆朴而雅,庀治廉且便。
许君守淮阴,但饮淮上泉。
归来结淮屋,亭午犹醉眠。
人言芦为屋,尝恐火误延。
建章三月火,岂亦芦使然。
又云不耐久,风雨易漏穿。
此屋如传舍,次公岂非贤。
竹楼安在哉,其名至今传。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 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