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橘实:甘、酸、温、无毒。
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
青橘皮:苦、辛、温、无毒。
橘核:苦、平、无毒。
橘叶:苦、平、无毒。
主治
橘叶:消肿散毒。治肺痈、乳痈、胁痛。
橘核:
腰痛。用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用橘核五钱,炒、研为末,老酒煎服,或加酒、糊做丸服。
橘瓤上筋膜(橘络):口渴吐酒。炒熟煎激发饮,甚效。(按:现用以治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等症。)
青橘皮:
酒食后饱满。用青橘皮一斤,分作四分:四两用盐汤泡,四两用百沸汤泡,四两用醋泡,四两用酒泡。三日后取出,去白切丝,以盐一两炒至微焦,研为末。每服二钱,用茶末四分,水煎温服。此方名“快膈汤”。
理脾快气。用青橘皮一斤,晒干,焙过,研为末,加甘草末一两、檀香末半两,和匀收存。每用一、二钱,放一点盐,开水送服。
健胃解酒。用青皮一斤,泡去甘味,去瓤炼净,加盐五两、炙甘草六两、舶茴香四两、甜水一斗,共煮,不断搅拌,水尽后,以慢火把药焙干,去掉甘草、茴香,只取青皮收存,每于饭后嚼服数片,有益脾胃。
疟疾疾寒热。用青皮一两烧存性,研为末,发病前以温酒送服一钱,临发时再服一次。
乳癌(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名乳癌)。用青皮四钱,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徐徐服下。一天服一次,或用酒送服亦可。
耳出汁。用青皮烧过。研为末,包棉中,塞耳内。
唇燥生疮。用青皮烧过,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黄橘皮:
湿痰停滞,咳嗽唾稠粘。用武汉橘皮半斤,放砂锅内,下盐五钱,化不淹过煮干;另用粉甘草二两,去皮蜜炙,二味共研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开水送下。此方名“润下丸”。
脾气胀满。用橘皮四两、白术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宽中丸”。
伤寒及一切杂病,干呕,手足逆冷。用橘皮四两、生姜一两,加水二升,煎取一升,徐徐饮服。此方名“橘皮汤。”
霍乱吐泻(不拘男女,但有一点胃气存者,服之再生)。用广陈皮(去白)五钱,、真藿五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时时温服。又方:用陈皮末二钱,开水送服。不省人事者可灌服,同时烧砖渍醋,乘热包布中放在心下熨按好复苏。
反胃吐食。用橘皮(壁土炒香)研为末,每服二钱。以生姜三片,枣肉一枚,加水二盅,煎成一盅温服。
痰膈气胀。用陈皮三钱,水煎热服。
突然失声。用橘皮半两,水煎徐饮。
经年气嗽。用橘皮、神曲生姜(焙干),等分为末,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饭后,临星时各服一次。有人因久嗽服此方,结果不但这个病治好了,连原患的膀胱气也治好了。
化食消痰。有橘皮半两微熬,研为末,水煎代茶,细细饮服。
大砀秘塞。用陈皮连白,酒煮过,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
风痰麻木。用橘红一斤,水五碗,煮烂去渣打,再煮至一碗,一次服下。取吐为愈,不吐,可加瓜蒂末。
疟疾疾。用橘皮(去白,切)在生姜自然汁中浸泡一夜,取出熬煮,再焙干研末。每服三钱,以陈枣十个,加水一碗,煎成半碗,于发病前送下,同时吃枣。
产后尿闭。用陈皮一两,去白,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一服即通。
乳痈(未成者即散,已面者好溃,痛不可忍乾好不疼)。用陈橘皮,泡开水中,去白,晒干,加面炒至微黄,研为末,每服二钱,以麝香调酒送下。初发者一服见效。名“橘香散。”
耳出汁。用陈皮烧过,研为末,取一钱,加麝香少许,每日掺敷。此方名“立效散。”
趾高气扬甲嵌肉,步履困难。用浓煎陈皮汤浸泡患处,甲肉自离,轻手将甲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释名
苦荞麻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
气味
甘苦,小毒。多食伤胃,发风动气,能发诸病,黄疾人尤当禁之。
主治
作饭食。
附方
明目枕:苦荞麦、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到老明目。
释名
在秋露重的时候,早晨去花草间收取。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白花露:止消渴。
百花露:能令皮肤健好。
柏叶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强视力。
韭叶露:治白癜风。每天早晨涂患处。
释名
亦称方诸水。方诸是一种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诸,取其壳中贮水,清明纯洁,即是方诸水。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用以洗眼,可以去雾明目,饮此水,还有安神的作用,亦去小儿烦热。
释名
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饮冬霜可解酒热,凡酒后面热耳赤者,饮之立消。伤寒鼻塞,饮冬霜亦可通鼻。
附方
暑天长痱子及腋下红肿,用冬霜和蚌粉涂敷,有效。寒热疟疾,可秋后霜或冬霜一崐钱半,热酒送下,亦见效。
释名
亦名酸浆。粟米煮熟后,放在冷水里,浸五、六天,味变酸,面上生白花,取水作药用。但浸至败坏,则水有害。
气味
甘酸、微温、无毒。
主治
上吐下泻(浆水煎干姜饮用),过食腊肉,致筋痛肚闷(浆水煎粥吃,加少量老鹰屎,效果更好),手指肿痛(浆水加盐泡患处,水冷应换热),脸上黑痣(每夜用热的浆水洗脸,再用布揩红,以白檀香磨汁涂擦),骨鲠在咽(慈石经火煅醋淬后,加焙过的陈橘红和多年浆水脚,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浆水还能调中引气,开胃止渴,解烦去睡,调理脏腑,利小便。
释名
取雪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腊雪用瓶密封贮存,放阴凉处,数十年也不坏。腊雪有益于菜麦,又能杀虫蝗,用以浸五谷种,则耐旱而不生虫,洒家具上,能驱苍蝇,淹藏一切水果和食品,崐可免蛀害。春归有虫,雪水容易腐败,所能不能入药。
附方
腊雪能解一切毒。治时气温疫、酒后暴热、小儿热狂啼等。亦治黄疸,但服时须稍加热。腊雪洗眼,能退眼红;煎茶煮粥,可以解热止渴;涂抹痱子有效。
释名
亦名凌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去热烦,熨乳石发热发肿,解暑毒和烧酒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用冰一块放在胸部有效。冬天掘冰窖藏冰,备夏日之用。身上瘢痕,用夏冰时时熨抹,能消去。
释名
亦称上池水。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而言。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现认为是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扫邪气、恶毒、蛊疾(“心志惑乱之疾”,神经失常,大便时常拉出鸡肝样的血块。现认为是“虫积”之症)等。洗各种恶疮、疥痒,亦有效。身上长白斑,可取树木孔中的水来洗,捣烂桂末和唾液敷上,有效。
释名
亦名百沸汤、麻沸汤、太和汤。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霍乱转筋(以器装汤熨烫患部,又把足底汤热,汤冷须换热),冻疮,痈肿,火眼赤乱,蝎虿咬伤等。
附方
热汤,就是白开水,以煮开多次者为好,所以叫百沸汤。纵然生水不好,多煎仍有好处。水沸腾多次,其中污浊之物,或下沉,或上散,水质就好多了。张从正讲:凡是伤寒、伤风、伤食、伤酒,初起时不用服药,只须喝一两碗白开水或酸菜汤就有效,喝后用手揉肚子,觉得神志有些恍惚,再喝白开水揉肚子,最后感到体内再喝不下了,就设法呕吐,让汗发出来为止。(“凡伤寒、伤风、伤食、伤酒、初起无药,便饮太和汤碗许,或酸齑汁亦可。以手揉肚,觉恍惚,再饮再揉,至无所容,探吐,汗出则已。”)这确实是日常可用的简易治疗法。
释名
亦名劳水、甘烂水、扬泛水。取江水或河水二斗,置大盆中,用一个瓢,舀水高扬倒下,如此重复许多遍,直到水面泡沫成为沸珠满盆为止。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治目不得瞑(阻虚阳盛,睡不着,眼睛闭不住)。用劳水五升、高粱米一升、半夏五合,小火慢煮,煮到只剩一升水时,去滓,饮汁,每饮一小杯。一日三次。治汗后奔豚(误服发汗药,引起小肚子胀痛,有气上冲,“如豕之奔突”,故名奔豚):
附方
茯苓一两、炙甘草二钱半、桂枝三钱、大枣二枚,用劳水二升煮之,煮至一升,一次服完。一两服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