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毛安阳,高节难为匹。
一命足承欢,欣然捧郡檄。
怀古钦芳踪,千秋谁继述。
翘首铁城隅,星峰何崒嵂。
川岳毓精英,佳气殊葱郁。
爰有丹徒公,清风振群物。
彭泽赋归田,东林问遗逸。
乘兴枉篮舆,高论投胶漆。
羡君伟男儿,相随过蓬荜。
格外恕疏慵,许结王生袜。
駊騀千里驹,空群遽超忽。
驾言骋八荒,风驰还电拂。
结发对大廷,韬光丰劲翮。
昨日尚趋庭,今朝衔命出。
筮仕得儒官,亦复为亲屈。
琴书事远游,雄才居散秩。
过我旧林泉,话别还促膝。
笑指鳄湖东,扁舟去何疾。
遥遥秦岭云,望望韩江日。
云日映青毡,春风生彩笔。
到处便留题,奚囊未萧瑟。
茶山春正深,登堂讲儒术。
士习振颓纲,青衿知表率。
桃李渐成蹊,问奇争入室。
舞雩随咏归,童冠非一一。
先生胜事多,遐想聊仿佛。
倘念山中人,报我毋遗失。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