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窈窕湘川碧,几度离筵照风色。
南浦翻教秋草生,千里萋萋念行疫。
锦纛牙樯动霄汉,白日沧波荡无极。
尸祝仍为畏垒民,攀辕况是担簦客。
尚书持节临湘浦,便有讴歌在环堵。
父老重赏望岁心,湖山恰置延龄酒。
承平士女娭游盛,却忆辛勤荡枭獍。
越徼旌旄日月开,旋师枕席关河静。
由来吏道伤苛急,法令牛毛如束湿。
搏击声名又一时,回首闾阎但萧瑟。
如公亮达资宏济,默符道德回元气。
宵柝无惊生啸清,遂令三户蒙馀利。
政成民乐花庭寂,还进诸儒论章句。
列郡弦歌自不间,百年礼乐非无意。
此时宵旰眷荒陲,借寇无由达主知。
绣斧行边示威重,西南通道切安危。
鲰生蒿目还忧国,祖帐东门增太息。
铸错何堪有九州,遗风犹见留双舄。
时事苍茫未偶然,旋看纶阁召耆贤。
凌烟图画论勋伐,争及潇湘万口传。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