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宝二首

【其一】

沈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沈。

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洗此泥下玉,照耀台殿深。

刻为传国宝,神器人不侵。

【其二】

冰置白玉壶,始见清皎洁。

珠穿殷红缕,始见明洞彻。

镆铘无人淬,两刃幽壤铁。

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

骥局环堵中,骨附筋入节。

虬蟠尺泽内,鱼贯蛙同穴。

艅艎无巨海,浮浮矜瀎潏。

栋梁无广厦,颠倒卧霜雪。

大鹏无长空,举翮受羁绁。

豫樟无厚地,危柢真卼臲。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

舜禹无陶尧,名随腐草灭。

神功伏神物,神物神乃别。

神人不世出,所以神功绝。

神物岂徒然,用之乃施设。

禹功九州理,舜德天下悦。

璧充传国玺,圭用祈太折。

千寻豫樟干,九万大鹏歇。

栋梁庇生民,艅艎济来哲。

虬腾旱天雨,骥骋流电掣。

镜悬奸胆露,剑拂妖蛇裂。

珠生照乘光,冰莹环坐热。

此物比在泥,斯言为谁发。

于今尽凡耳,不为君不说。

形式:

注释

【其一】

扶桑:日出之处。《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潜渊虬:犹潜龙,喻富有才德而未被重用之人。

邓林:古代传说中之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喻荟萃之所。

「泥封泰山阯」句:古代帝王封禅之礼一般在泰山举行,封禅时所用之玉牒有玉检、石检,检用金缕缠住,用水银和金屑泥封。事详《后汉书·祭祀志上》。此借指封禅。

传国宝:即传国玺,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之印章,唐武则天时一度改称传国宝。相传秦始皇得蓝田玉,雕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书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后历代王朝争以得玺为拥有天下之徵。秦玺已亡,汉以后多有刻制,文字有同有异。

【其二】

镆铘:亦作莫邪,春秋时吴国名匠干将所铸宝剑之一,以其妻莫邪之名为名。此泛指宝剑。

秦镜:传说秦始皇有镜,能照见人心之善恶。《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丈见方之土墙,形容空间极其狭小。《礼记·儒行》:「儒者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郑玄注:「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

鱼贯:一作「鱼众」。

艅艎(yú huáng):吴王大舰名,后泛称大船、大型战舰。《广雅·释水》:「艅艎,舟也。」

瀎潏:水流迅疾貌。《文选·张衡〈南都赋〉》:「潜㕎洞出,没滑瀎潏。」刘良注:「没滑瀎潏,疾流之貌。」

羁绁:羁束犬马之具。马曰羁,犬曰绁。比喻行动受束缚、牵制。

豫樟:亦作「豫章」,枕木与樟木之并称。此比喻栋梁之材。《南史·王俭传》:「丹阳尹袁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

危柢(dǐ):扎根不牢。

卼臲(wù niè):动摇不安貌。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句:相传春秋楚国人卞和得玉璞,先后献于楚厉王与楚武王,以欺诈罪论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使人琢璞,得美玉,名为和氏璧。事详《韩非子·和氏》等。

神人:蜀本、杨本、类苑作「人神」。

乃施设:一作「有施设」。

「璧充传国玺」句: 一作「璧用充传玺」。

祈太折:谓供封禅泰山所用。折,封土为祭之处。《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郑玄注:「坛、折,封土为祭处也。坛之言坦也,坦明貌也。折,照晢也。必为照明之名,尊神也。」

「九万大鹏歇」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珠生照乘光」句:相传古代有照乘珠,能照亮车乘前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王曰:『若寡人之小国,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珠生,一作「珠玉」。

于今:蜀本、卢本、杨本作「凡今」。

不说:原作「陈说」,据蜀本、卢本、全诗及文意改。

收录诗词(892)

元稹(唐)

元稹简介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相关古诗词

离思 · 其四

唐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形式:

遣悲怀(其二)

唐朝-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形式:

菊花

唐朝-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形式:

遣悲怀(其一)

唐朝-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形式:

咏廿四气诗 · 小暑六月节

唐朝-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形式: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

唐朝-元稹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

偶成投秘简,聊得泛平湖。

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

旌旗遮屿浦,士女满闉闍。

似木吴儿劲,如花越女姝。

牛侬惊力直,蚕妾笑睢盱。

怪我携章甫,嘲人托鹧鸪。

闾阎随地胜,风俗与华殊。

跣足沿流妇,丫头避役奴。

雕题虽少有,鸡卜尚多巫。

乡味尤珍蛤,家神爱事乌。

舟船通海峤,田种绕城隅。

栉比千艘合,袈裟万顷铺。

亥茶阗小市,渔父隔深芦。

日脚斜穿浪,云根远曳蒲。

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

粉坏梅辞萼,红含杏缀珠。

薅余秧渐长,烧后葑犹枯。

绿綟高悬柳,青钱密辫榆。

驯鸥眠浅濑,惊雉迸平芜。

水静王余见,山空谢豹呼。

燕狂捎蛱蝶,螟挂集蒲卢。

浅碧鹤新卵,深黄鹅嫩雏。

村扉以白板,寺壁耀赪糊。

禹庙才离郭,陈庄恰半途。

石帆何峭峣,龙瑞本萦纡。

穴为探符坼,潭因失箭刳。

堤形弯熨斗,峰势踊香炉。

幢盖迎三洞,烟霞贮一壶。

桃枝蟠复直,桑树亚还扶。

鳖解称从事,松堪作大夫。

荣光飘殿阁,虚籁合笙竽。

庭狎仙翁鹿,池游县令凫。

君心除健羡,扣寂入虚无。

冈踏翻星纪,章飞动帝枢。

东皇提白日,北斗下玄都。

骑吏裙皆紫,科车幰尽朱。

地侯鞭社伯,海若跨天吴。

雾喷雷公怒,烟扬灶鬼趋。

投壶怜玉女,噀饭笑麻姑。

果实经千岁,衣裳重六铢。

琼杯传素液,金匕进雕胡。

掌里承来露,柈中钓得鲈。

菌生悲局促,柯烂觉须臾。

稊米休言圣,醯鸡益伏愚。

鼓鼙催暝色,簪组缚微躯。

遂别真徒侣,还来世路衢。

题诗叹城郭,挥手谢妻孥。

幸有桃源近,全家肯去无。

形式:

遣悲怀(其三)

唐朝-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形式:

行宫

唐朝-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形式:

赋得九月尽

唐朝-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形式:

咏廿四气诗 · 小寒十二月节

唐朝-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