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士骚雅宗,结交计偕辎。
翰墨照辇下,两绝书与诗。
诗参曹洞禅,书夺玉局姿。
貌颜接温温,制行无瑕疵。
沾醉仍嗫嚅,吐喉中然疑。
蹭蹬王城内,善键藏和随。
曳履十年间,俱滞江汉湄。
玩月菱湖台,把酒洪山祠。
延下乃园榻,日绕百本梅。
联吟对霜霰,夜几拨死灰。
世故促聚散,梦魂各尊罍。
子终缚一官,捧檄全乌私。
为政不辍学,藻思逾纷披。
挟策以亡羊,甘博长吏嗤。
运极煽巨变,城隍殷鼓鼙。
奉母有闭门,忍视血如縻。
乱定赋北征,乞食支饥羸。
吞声过苑囿,感旧瞻罘罳。
穷愁搅忠愤,阴阳食其脂。
戢棺目不瞑,寝膳谁扶持。
万里望儿辰,倚闾犹忘疲。
巫阳肯下视,哀气缠风雷。
隔岁忝初度,辱制缣幅遗。
孰谓称心咏,留作永诀辞。
九州眩播荡,党辈今安之。
杨吴久歇绝,乔宋方流离。
及门仗阿康,求稿宝鼎彝。
跃纸蔚鸾凤,引毫蟠蛟螭。
平生结习在,聊待后世知。
昏灯勘海屋,泪落魏衍痴。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