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觚下·治篇八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

形式:

诗词简介

《默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分《学篇》和《治篇》两大部分。

注释

《默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分《学篇》《治篇》两部分,集中反映了魏源的修身论、认识论、天理论、人才观、历史观等思想。“默”取自魏源的字“默深”,“觚”为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故名“默觚”。

上面这段话阐述了魏源的人才思想。“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奋起很困难,许多人一块儿行走就容易走得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接着又打了两个比方:“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倾斜的大厦不是一根木头就能支撑得了的,决了口的河道不是一捧土就能堵塞得住的。说明挽救危局,单凭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必须群策群力,既要造就特殊人才,还需培养有凝聚力的人才群体助其成功。

魏源身处嘉道之际的大变革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他反对乾嘉以来脱离实际的烦琐考据学和空谈心性修养的理学,主张通经致用,积极用世,故为文多论及人才问题。如《默觚下·治篇九》:“古之得人家国者,先得其贤才。士心之归如此,而民心有不景(同“影”)从者乎?”《默觚下·治篇四》:“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将人才视为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

收录诗词(37)

魏源(清)

魏源简介

清湖南邵阳人,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道光二年举人,会试落第,纳赀为内阁中书,二十五年始成进士。熟于国故朝章,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治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与龚自珍齐名。入陶澍等幕,襄助筹办漕、盐、河诸大政。鸦片战争后作《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成进士后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潜心著述。有《古微堂诗文集》、《圣武记》、《元史新编》、《老子本义》等。

相关古诗词

花前劝酒吟

清代-魏源

细雨蒙蒙江汉宽,楚天无际倚阑干。

水为万古无情绿,酒是千龄不老丹。

故国鱼兼莼菜美,新霜人共菊花寒。

楼船楼阁俱雄壮,黄鹤黄龙醉里看。

形式:

寰海后十首

清代-魏源

曾闻兵革话承平,几见承平话战争?

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

官匪拾遗休学社,徒惊绛灌汉公卿。

形式:

江行杂诗

清代-魏源

试登大别观荆鄂,何似君山俯洞庭。

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

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

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

形式:

晓窗

清代-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形式: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其二

清代-魏源

传舍官如住寺僧,半年暂主此荒城。

湖边无处看山色,但爱千家带雨耕。

形式:

高邮州署秋日偶题其二

清代-魏源

衙斋少地得天宽,亭畔疏花丑石安。

官既支离民又病,待成新竹斫鱼竿。

形式:

三湘棹歌资湘

清代-魏源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舣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

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

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

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

形式:

三叠泉

清代-魏源

渴虹倒吸西江水,万丈老龙飞不起。

三奋三坠下无底,喷为雨雹风霆诡。

一练三帘万玉珠,奋迅奔腾十数里。

水石昼夜万訇,双崖铁立殷空。

日月万古照不到,一峡终年烟雾里。

数尺短松千尺苔,山深六月寒苍。

不知何人暗相报,遂令闯破混沌死。

至今山灵怒游客,百步飞霖射衣履。

山非山,水非水,仙非仙,鬼非鬼,

回头洞口云扃矣,千秋万岁何时启?

形式: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清代-魏源

雁荡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佰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形式: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清代-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