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晚,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形式:

诗词简介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是南宋爱国词人辛稼轩的一首词。上阕题玉峰楼。开头二句写其设计之精心。诗眼有二义;一是指诗人的观察力,二是指全诗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玉峰楼青砖绿瓦,高出林表,和周围景物和谐统一,是建筑群的杰作,是张晋英以其慧眼“巧安排”的结果。关合人楼,巧妙地点出了词题。“天公”二句写其建构之高超。言此楼之建筑,精巧绝伦,犹如“天公一夜削出”,玲珑剔透,气象峥嵘,似非人力所能及。“畴昔”三句写山,写楼之环境。青玉峰向来不为人知,大约是因为先生恨相见之晚,所以犹万马回旋,遂即呈现出来,供其游憩。“白鸟”二句,言白鸟飞之不尽,在夕阳的映照下,又飞了回来。用白鸟恋故林,既刻画了山间的景物,又反衬出此楼此山之美,神完气足,把玉峰楼之可爱充分写了出来。下阕写张晋英,是从作者对其关爱的角度来写的。“劝公”三句,言假使你能右手端着酒杯,左手持蟹做下酒物,且能终其一生,那就再好不过了。“人间”二句阐述“劝公饮”的原因。那是因为人生无常,世间万物不断地发生发展灭亡,请看古往今来能有几多池台长期存在!“今古几池台”和“木末翠楼出”遥相照应,暗示其难逃历史厄运,这对张晋英来说无异是一付清醒剂。“君看”三句,言其虽为达者,明知“乐未毕也,哀又继之”,人对其无能为力,却对其不能忘怀,这是人生悲剧,引古证今,现身说法,对“劝公饮”原因作更深入的剖析。“我老”二句言假如张公有意,我愿追随其后,陪伴先生吟赏风月,饮酒赋诗。这样层层深入,循循善诱,把“劝公饮”理由讲得神完气足,既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又表示了对张晋英的关爱,读来动人之至。

注释

张晋英:宋·洪迈《夷坚志·乙卷卷八·骆将仕家》:「淳熙癸夘岁,张晋美涛自西外宗教授入为敕令删定官,挈(qiè)家到都城,未得官舍,僦(jiù)冷水巷骆将仕屋暂处。骆自居其旁。数日后,骆妻谒张氏,问无恙甚勤,自是每见辄云,然意以为相劳苦常谈尔。其地卑湿特甚,不数月徙去。而黄景享自滁州来为太学学录,复居之经旬日。婢妾夜叫呼云『有贼』,已而,房门洞开,竟夕扰扰。明旦,默检无所失亡,独新洗衣四种,原在厨间皆不见。遍索之,其二在墙头,犹以为贼携去而失坠者,其二乃压于积薪之下。黄虽疑怪而不欲告人。后数日,又复见异。原寘四瓷盌于桌上,悉顿叠壁下,亦不之问。黄母夫人病,侍药至三更,持灯入厕,则庖内什器数十皆排列厕板上,惧而亟出,于是亦去之。继访其事,乃一年前骆之长子以狂荡弗谨,为父母所责,自经于厨,从此变怪百出。晋英闻之,始悟骆妻所问,盖为是云。黄母旋亦捐馆抛弃馆舍,死亡之婉辞。」据知晋英名涛。南宋·楼钥《攻愧(kuì)集·卷三十九·〈外制·福州提举张涛提点坑冶铸钱制词〉》:「敕具官某,国家分道遣使,各扬乃职。惟货泉之寄,总六道百郡之权归于一大有司,视汉之钟官辩铜其重甚矣,非得通儒,不以轻畀(bì)。以尔抱负不凡,词章精赡,出入朝行,见谓老成;使于二部,皆有声绩:举以命汝。其为朕谨调度,察奸欺,使邦财阜通,朕岂久汝于外哉。」《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二二》:「(庆元元年)十二月九日,大理少卿张涛罢黜,以言者论涛因周朴狂妄,鼓众上书,鞠之天狱,平昔与伪学之党同恶相济。」宋·陈骙(kuí)《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同修国史》及《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实录院同修撰》均载张涛于嘉泰二年八月以中书舍人兼领其事。宋·蔡戡(kān)《定斋集·卷十七·〈五言律诗·张晋英侍郎挽诗〉》:「当代推耆旧,如公能几人。典刑唐阁老,风采汉廷臣。直笔书青史,巍冠侍紫宸。壶公非不遇,犹未究经纶。」「贾传年方少,词场屡策勋。贤关驰隽誉,仕路蔼清芬。德望三朝重,声名四海闻。仙游向何许,地下亦修文。」据此可略知张氏行谊及事历。据《福建通志·职官志》,张涛为武进人。按:宋·陈骙(kuí)《南宋馆阁录·卷八·〈官联下·史馆修撰〉》另有一张涛,名下注云:「字子公,鄱阳人。」查此人乃张焘之误。《宋史》有传,卒于隆兴二年。

玉峰楼:未详。

诗眼:宋·苏轼《僧清顺新作垂云亭》诗:「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玉崔嵬:宋·王安石《次韵和甫咏雪》诗:「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安在、见晚」:《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传〉》:「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閒,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bìn),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是时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俱上书言世务,各一事。……书奏天子,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于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见晚,四卷本丁集作「见挽」。

「劝公」: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劝君」。

「左手蟹,右手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句:《庄子·卷二十二·〈外篇·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禦,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

收录诗词(791)

辛弃疾(宋)

辛弃疾简介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形式: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形式:

青玉案 · 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形式:

祝英台近 · 晚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形式:

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宋代-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形式:

贺新郎

宋代-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形式:

木兰花慢 · 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形式:

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形式: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宋代-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形式:

浪淘沙 · 山寺夜半闻钟

宋代-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