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一观君,颜色颇幽瘁。
自言兴乡学,志愿百不逮。
譬彼治园圃,群卉见芽穟。
培护不中程,众芳滋芜秽。
又如调驹犊,良者拔骐骥。
驱驾就夷涂,千里靡顿辔。
自非致通儒,柄持擅利器。
爬剔而长养,万品何由遂。
当世严复翁,所蓄涵道艺。
冥解天人机,熟贯中西事。
取以代盲聋,庶用修废坠。
昕夕造寄庐,导师援硕义。
引避中然疑,百请艰置喙。
吾道其非欤,作计端匪细。
惝恍极烦煎,鸡号历失寐。
子幸察区区,久莫我遐弃。
鞭后挽使前,勉将父老意。
余闻废书叹,语语出肝肺。
凡今章句徒,拥座各予智。
谁能忘饥渴,牵攀图化诲。
演绎澈表里,倾吐燕闲地。
动容酬激昂,幡然改初虑。
君时排闼入,喜气溢眉际。
从兹斲大匠,谓可告无罪。
腾书报上官,持酒庆多士。
余亦有井闾,听睹日歧异。
仰天自成噤,缩手那知措。
孰非血气伦,嗟君用心挚。
宵舟过城郭,颜汗杂涕泗。
憾未涉君藩,企瞻但捉鼻。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