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延熹西岳华山庙碑歌为朱竹君赋

汉安元嘉与永寿,东京碑字皆未磨。今人独于此碑惜,谓出中郎重摩挲。

或云会稽考古误,太史郎那中郎过。元常元嘉卒史字,稚圭信否图经讹。

箭筈门闲殿基砌,嘉靖年以粗沙劘。赵崡所以慨作跋,跋与洪赵非一科。

谁知此跋宛在此,叶叶蝇楷如擘窠。椒花舫深尘不到,未展额篆先吟哦。

上溯《周礼·职方氏》,下荐巡狩丰年歌。霸陵新丰地特纪,袁君孙君绩骈罗。

昭卬瞻仰女汝合,鉴亨字更加切嗟。惟初分隶次仲作,王萧之志交相诃。

建初熹平源测委,韩诗郑易谚则那。篆与隶分递相减,初但俯仰无撇波。

华山华亭记樊毅,三碑皆系于光和。建宁之前建初后,篆隶斟酌无偏颇。

镕金屈铁六百字,金精白帝高嵯峨。三峰万古一元气,想见于此旋义娥。

精神融结到此本,二百年前已无多。云驹云雏二东子,墨庄楼中同手摩。

郭髯题曰郭香察,小史递以冻笔呵。装池一艺成故实,方于鲁亦矜丸螺。

松谈阁又翠微阁,山史笔力追隶蝌。孙顾二跋不可见,诸老白发来婆娑。

百年又随江南客,星虹万丈藏烟萝。君今轻装南返北,一本匣抵千金驮。

君精六书胜于郭,尉律不止言虞戈。宜讨本原证文字,昌黎所谓如悬河。

亭林昔亦吉金拟,但稽职司不及他。一碑可以该汉隶,娄机字原较若何。

形式:
收录诗词(41)

翁方刚(清)

翁方刚简介

翁方刚,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乾隆壬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阅学士,降鸿胪寺卿。重宴鹿鸣,赐三品衔,重宴琼林,赐二品衔。有《复初斋集》。

相关古诗词

望罗浮

清代-翁方刚

只有蒙蒙意,人家与钓矶。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形式: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

清代-翁方刚

活活蒸冬水,先迎冷客来。

僧房扫黄叶,禅榻即苍苔。

酝酿村阴意,商量野菊开。

谁能未花日,闲步问丰台。

形式: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

清代-翁方刚

十年食藕处,有寺已无亭。

草径幽能熟,兰襟淡更馨。

雨兼萑苇响,泉带辘轳听。

意在寒林背,西山分外青。

形式:

清泉亭

清代-翁方刚

小县临官道,江流曲抱城。

亭依厓壁立,泉似长官清。

乳雪岩花沫,松风石铫声。

倦游三十载,为我濯尘缨。

形式:

秋晚回试高州重题城月驿壁

清代-翁方刚

秋在朝凉午燠闲,人归黄篾碧溪湾。

数椽聚处成官驿,一鸟飞边得远山。

院雨记听蕉叶响,庭苔似点菊花斑。

应知路渐高凉近,许借层窗此豁颜。

形式:

送姚姬传郎中假归桐城

清代-翁方刚

纵观当代述人文,前辈诸公用意勤。

清庙明堂庀梁栋,深山大泽蓄风云。

开元大历非空貌,秀水新城莫漫云。

君去重编《海峰集》,肯随北地乞余芬。

形式:

送姚姬传郎中假归桐城

清代-翁方刚

几宵东观翻书手,忽拨残更岳顶云。

示我天门詄荡语,如披玉策赤青文。

飞扬逸气鞭鸾凤,窈渺清斋写典坟。

江畔皖公山纵好,有何岩壑可留君。

形式:

栖霞道中示蕴山

清代-翁方刚

从我负书非曰归,诗情先逐晓云飞。

重阳细雨迟黄菊,六代精蓝冷翠微。

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

洞天且莫题名姓,苔藓蒙蒙恐湿衣。

形式:

钤山堂

清代-翁方刚

堂倚袁江麓势偏,青峰俯愧碧潺湲。

大鸡韩孟联吟好,小吏庐江乐府传。

莫认故巢思孔翠,试凭后学洒山川。

世间岂少藏修者,岑寂书窗二十年。

形式:

赵北口

清代-翁方刚

瀛鄚之间半烟水,村闾如画接渔船。

记从鸂滱溪头望,诗思蒙蒙三十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