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陈翁六十偕老诗

楼观连峥嵘,盘石为之基。

茯苓化琥珀,托荫苍松姿。

开先念艰难,人道每如兹。

陈侯倜傥士,名绩世所推。

起为父母寿,缕列危苦辞。

称父炳南翁,纯德挽浇漓。

十二承家乏,不给于饘糜。

出户网巨鲤,得钱供祖慈。

十三去学贾,禦冬短后衣。

指爪裂见血,裹创趋程期。

十八斥馀羡,占肆甘守雌。

杂作逐什一,旁诵书与诗。

未几遘兵火,转徙支其危。

及儿竞就塾,归督逾严师。

长者维陈侯,天马故不羁。

升秀举孝廉,快同摘颔髭。

又称母氏贤,食贫始于归。

鹿车分劬瘁,蒸寝礼无违。

就月继编织,拾梠救馁饥。

当年撄沈疴,齿噤魂气离。

惝恍来好妇,裳帔红葳蕤。

援笔使书纸,主方喻求医。

少苏视掌握,径寸一枯枝。

尝药疾若失,共命神扶持。

侯既试壮县,天南迎路歧。

板舆追联翩,指颂黔娄妻。

钁铄两老人,报以循声驰。

乱作侯引去,半菽遂厥私。

良才应时须,复把江介麾。

有弟偕养志,庭宇祥飙吹。

耆龄炼忧患,而心超险夷。

诲诫鼎彝重,颜貌珠珞辉。

仰侯奋诰谋,家范抉世规。

经纶活邦国,道在能婴儿。

淮流何舒舒,镶阜依崔巍。

和歌跽双斝,南极光芒垂。

形式:
收录诗词(2828)

陈三立(清)

陈三立简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七日探梅俞园感逝成咏

清代-陈三立

红艳蕾初胎,依然手植梅。

年年花满眼,湖海一归来。

栏楯迷前赏,风香写独哀。

魂兮寻月下,应伴绕千回。

形式:

同袁伯夔絜漪园观梅

清代-陈三立

单车冲雨去,花盛旧园池。

一径曾扶醉,三年得再窥。

香寒蜂避屐,影好鹊存枝。

飘梦东风满,安知主客谁。

形式:

尧衢写寄元旦之作依韵和酬

清代-陈三立

牢落临溪宅,蹉跎抱古心。

老惊残岁改,醉恋远钟沉。

雁骛穿霄避,豺狼拥窟深。

犹期烽燧外,钟岭引孤吟。

形式:

尧衢写寄元旦之作依韵和酬

清代-陈三立

抉目是何年,归耕恐未然。

旧游同偃蹇,吾道倚狂颠。

忆汝孤罴坐,传声寒雁先。

老人星出海,垂照和歌筵。

形式:

园居看微雪

清代-陈三立

初岁仍微雪,园亭意飒然。

高枝噤鹊语,欹石活蜗涎。

冻压千街静,愁明万像前。

飘窗接梅蕊,零乱不成妍。

形式:

步月溪上

清代-陈三立

寒月满溪水,行吟僻更幽。

峰峦依郭曙,草树映波浮。

灯出捞虾岸,烟笼射鸭舟。

鼾声茅舍底,顾影复淹留。

形式:

鸡鸣寺倚楼作

清代-陈三立

晴磴辉初眼,虚楼荡醉痕。

划洲如线水,卫郭落钟村。

逐鹜旗边合,群峰雪后尊。

留窥巢底月,井口出啼魂。

形式:

始春初堂望钟山馀雪

清代-陈三立

馀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

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

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

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

形式:

雨花台登山

清代-陈三立

霁郭开吾意,孤寻瘗血冈。

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

石颗蛇遗卵,濠围鼠养疮。

难忘随牧竖,飞雨在残阳。

形式:

南城外刘氏废园

清代-陈三立

度阡穿乱冢,倒眼旧过园。

斥废留枯树,追攀倚断垣。

池鱼吞石气,篱犬吠诗魂。

满抱纤儿恨,依稀故国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