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这首小令,以清丽的词采和委婉的手法,触景生情,以表达词人的某种寄托,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体现了冯词的基本风格。
小令借对春天的讚美,表达了强烈的惜春感情。开始连用叠字,「春色,春色」,是赞美,还是厌烦,乍看使人捉摸不定。紧接「依旧青门紫陌」一句,才使读者从迷惘中,恍然有所领悟。这年复一年的人色,只不过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却没有「岁岁年年人不同」。其中「依旧」二字,尤为词评家所注目,丁寿田说:「依旧」二字含无限感慨。」(《唐五代四大名家词》)再下一句:「日斜柳暗花嫣,」仍以写景使上句暗含的「无限感慨,」进一步加以深化,这里不仅「日斜柳暗,」连花儿也失去了光泽,比之于「依旧青门紫陌」,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四句:「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转用赋法,「劝人及早行乐,正自伤迟暮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其中「年少,年少」之叠字倒用,更增其晚年不得排泄「无限感慨」的悔恨之情。本为感伤人,故作行乐语,正是「意内而言外」的妙用。
这首词几乎通体写景,表面看来似乎浅显易懂,了无余韵,细细体味却是景中含情,寓意深沉。这首由于作者看似毫不经意的信手摄入笔底的景物,实际上都是经过选择和精心安排的,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思。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荫绿围红,梦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外芭蕉灯下客。
除非魂梦到乡国。免被关山隔。忆忆。一句枕前争忘得。
一弯初月临鸾镜。云鬓凤钗慵不整。珠帘静。重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绿烟低柳径。何处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胜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