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秋一为海上游,逢君痁作闭关卧。
夜挽黄冠踏板桥,小楼灯火亲药锉。
离怀苦语倾倒极,终羡文休躬马磨。
引归穷巷环溪流,向壁伊吾老虫和。
花笑秋光满阶闼,强起突兀肯来过。
车中得句出袖底,低抑元猿闻几个。
金焦亘古插斜阳,悽入精魂与扬簸。
于我眼前往还路,塔尖曾记月半破。
孰云伤心画不成,宛拾劫灰散吟座。
侵夜山风戛杉桂,搜揽怪啼奏楚些。
且凭酒碗送今昔,莫占天步自摧挫。
帛图丹石已纷纷,世外胡床容措大。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