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科诏兴,六籍傍注脚。
先生玉为律,子弟珠在握。
修畛接菑畬,连楹开讲幄。
主张三尺喙,出入四寸学。
九牛群附毛,五鹿罕折角。
可怜遗经在,例取束高阁。
前圣多微言,斯人孰先觉。
柴生名父子,雅慕过庭乐。
渊源想授受,俗笔耻轻搦。
向来逐时趋,有力不如荦。
回思巾笥业,至味馀香穱。
仿佛图画中,梓材勤朴斲。
人生不朽名,岂必一第擢。
举场虽云淹,世泽优且渥。
传家庶无忝,作计良已悫。
我亦章句儒,诗成有馀怍。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