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 贤善首菩萨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汝善男子,当护末世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形式:

诗词简介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佛教大乘之经典。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翻译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离座而起,以顶礼礼敬佛足,然后起立右转,绕佛三圈,又长跪在佛前双手合掌,对佛禀告道:“大悲世尊,广为我们以及末世众生开示这些不可思议的修行方法。世尊,这种大乘教法,应该叫什么名字?应该怎样修持奉行?众生修习后可以得到什么功德?我们怎样保护奉持这部经的人?流通这部经典到什么地方?”

贤善首菩萨说完后,再次五体投地向佛祖致礼,循环往复, 这样连续请求三次。

那时,世尊对贤善首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为菩萨们和末世众生,向如来询问这部经典教法的功德和名字。现在你就仔细地听,我为你解说。”

当时,贤善首菩萨以能接受佛的教导而心生欢喜,和其他参加法会的大众安静地听佛说法。

“善男子,这部经经像百千万亿恒河沙那么多的佛所讲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的佛都护持它,十方菩萨都归投依靠它,这部经还是所有类别佛经的关键内容。

“这部经称为《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也称为《修多罗了义》,也称为《秘密王三昧》,也称为《如来决定境界》,也称为《如来藏自性差别》,你们应当奉行修持。

“善男子,这部经彰显佛所证的境界,只有佛才能详尽解说。如果菩萨们和末世众生依据这部经修行,逐渐进步,就能达到成佛的地位。

“善男子,这部经被称为顿教大乘,具有大乘顿教根机的众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部经而开悟,也统摄一切品类的渐修法门比如大海不排斥溪流的水。蚊虻以及阿修罗喝了它的水后,都能充满欢喜。

“善男子,假如有人只是用积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去布施,还不如有人听闻这部经的名字或理解其中一句经文义理。善男子,假如有人能教导像百恒河沙那么多的众生证得阿罗汉果,也不如有人宣讲这部经,解说半偈文句。

“善男子,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的名字,生起不疑惑的信心,应当知道此人得到的不是一两个佛种下福田智慧,而是有如恒河沙般多的一切佛所种下的诸种善根的福田智慧,才能够听闻这部经的教法。你们这些善男子应当守护末世中这种修行的人,不要使恶魔和外道扰乱他们的身心,使他们生起退缩屈服之心。”

当时,法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和他们的眷属离座而起,以顶礼礼敬佛足,起来后右转,绕佛三圈,对佛禀告道:“世尊,如果末世一切众生中有能够坚定持守大乘信仰的人,我们一定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他们乃至他们的修行道场,我们这些金刚会各自带领徒众,从早到晚地守护着,使他们不退缩。他们的家永远没有灾难,疫病消灭,财宝丰足而不缺少。”

当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和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离座而起,以头顶礼礼敬佛足,起来后右转,绕佛三圈,对佛禀告道“世尊,我们也守护那些奉持这部经的人,令他们常常身安心稳,信心不退减。”

当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茶,与十万鬼王离座而起,以顶礼礼敬佛足,起来后右转,绕佛三圈,对佛禀告道:“世尊,我们也守护那些奉持这部经的人,朝夕侍卫,使他们不生起退缩屈服之心。他们住所方圆一由旬之内,如果有鬼神侵犯,我们就让他们碎得像细微的灰尘。”

佛演说完了这部经,一切菩萨、天龙、鬼神等八部众和他们的眷属,以及各位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听到佛所说教法,都十分高兴,相信并接受如来所说的法,切实地奉承行持。

注释

秘密王:《圆觉经》所说的行法十分秘密深奥,而又统摄万行,故称“秘密王”。

顿机:顿大(顿教、大乘教)的根机,即听闻顿教就能顿悟佛道的根机。

阿修罗:“六道”之一。因其有天的福而没有天的德,似天而非天,译为“非天”;因其容貌很丑陋,又译作“无端”。

火首金刚:金刚以手执金刚杵而得名,意即力士,是佛或大菩萨所现武装护法的形相。火首金刚因头有火焰,故而得名。

大梵王:又称“大梵天王”、“梵王”,是色界诸天的初禅天之王。

二十八天王:欲界的六天、色界的十八天以及无色界的四天的天王。

护国天王:又名“护世四天王”,即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天王,常护持四天下。

安隐:即安稳。

由旬:印度计里程的单位。指一日行军之里程,约四十里。

八部:天众、龙众、夜叉(勇健鬼)、乾闼婆(香神)、阿修罗(非天)、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非人)、摩喉罗迦(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龙)。此八部众非人类的眼睛所能看到。又叫做“天龙八部”,或“龙神八部”。

收录诗词(155)

释迦牟尼(周朝)

释迦牟尼简介

相关古诗词

金刚经 · 第二十九品 · 威仪寂静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形式:

金刚经 · 第五品 · 如理实见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形式:

金刚经 · 第三十二品 · 应化非真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形式:

金刚经 · 第一品 · 法会因由分

周朝-释迦牟尼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形式:

金刚经 · 第二品 · 善现启请分

周朝-释迦牟尼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 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形式:

金刚经 · 第三品 · 大乘正宗分

周朝-释迦牟尼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形式:

金刚经 · 第四品 · 妙行无住分

周朝-释迦牟尼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形式:

金刚经 · 第六品 · 正信希有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形式:

金刚经 · 第七品 · 无得无说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形式:

金刚经 · 第八品 · 依法出生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 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