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跋张旭《古诗四帖》

唐张长史书庾开府《步虚词》、《谢客王子晋》、《衡山老人赞》,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与其所书《烟条诗》、《宛溪诗》同一笔法,颜尚书、藏真皆师之,真名迹也。自宋以来,皆命之谢客,因中有“谢灵运王子晋赞”数字误耳。丰考功、文待诏皆墨池董狐,亦相承袭,顾庾集自非僻书,谢客能预书庾诗耶?或疑卷尾无长史名款,然唐人书如欧、虞、褚、陆,自碑帖外,都无名款,今《汝南志》、《梦奠帖》等,历历可验。世人收北宋画,考不须名款,乃别识也。或曰安知非醉素,以旭肥素瘦,故知为长史耳。夫四声始于沈约,狂草始于伯高,谢客时皆未之有,丰人翁乃不深考,而以《宣和书谱》为证。宣和鉴书,如龙大渊辈,极不具眼,且谱止云古诗,不云《步虚词》云云也。《阁帖》二卷《张芝汝帖》,米元章犹以为伯高书,此诚不随人看场者,余故为项玄度正之,且刻诸《鸿堂帖》中。万历壬寅中元日董其昌跋。

形式:

诗词简介

董其昌行草跋《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辽宁省博物馆藏。此跋行笔从容自在,清雅宽闲,作字简远,健劲自然,别具风格。

收录诗词(590)

董其昌(明)

董其昌简介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相关古诗词

送周太史奉使秦藩二首

明朝-董其昌

金銮辞殿直,玉节指秦城。

更以探奇兴,因之拥傅行。

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睛。

处处登临咏,皆翻郢雪声。

形式:

送周太史奉使秦藩二首

明朝-董其昌

云霄飞汉节,磐石重周宗。

槎泛仙源近,璜分帝泽浓。

雪台寒五月,竹苑散千峰。

知有游梁客,翩翩执简从。

形式:

送区海目太史封藩二首

明朝-董其昌

每忆朝参下,相将日夕过。

微言比投水,高论任悬河。

以我宦情薄,爱君幽赏多。

可知江令赋,少别意难摹。

形式:

送区海目太史封藩二首

明朝-董其昌

题柱才名籍,分璜使命嘉。

赐衣飞昼绣,载笔落天花。

云散千峰火,秋停八月槎。

欲知词客贵,设醴遍王家。

形式:

送李太史湘洲封秦藩时刘哱平后

明朝-董其昌

辞天尺五居,百二指秦墟。

磐石宗盟重,孤城战伐馀。

兰皋徵雪赋,珠履拥星车。

采得风谣遍,蒹葭白露初。

形式:

送李左谏玉海封藩

明朝-董其昌

左垣分汉节,上党造天倪。

名著青蒲草,书标赤社题。

宫槐疏古驿,江柳淡秋堤。

拜庆催乡梦,无为惜解携。

形式:

送方众甫备兵永平三首

明朝-董其昌

褰帷问孤竹,开幕应莲花。

古塞天逾险,长安日未赊。

文人停草檄,它将竞鸣笳。

得系单于颈,承恩许及瓜。

形式:

送方众甫备兵永平三首

明朝-董其昌

郎选高司马,边功屡赐金。

股肱京辅重,拊髀主恩深。

四塞河山固,千行棨戟森。

胡尘应坐扫,多有塞垣吟。

形式:

送方众甫备兵永平三首

明朝-董其昌

君才原绣虎,使节向卢龙。

香署纡筹策,雄边倚折冲。

风霜行汉法,旗鼓变军容。

今日榆关势,何如百二重。

形式:

送陆伯生归吴

明朝-董其昌

神皋落木后,秋水灌吴时。

乡梦催游子,川程访楫师。

自怜玄尚白,未遣素为缁。

等是春明路,闲云不可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