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平 · 会稽秋风亭观雪

九衢中,杯逐马,带随车。问谁解、爱惜琼华。何如竹外,静听窣窣蟹行沙。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

纷如斗,娇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图画,还我渔蓑。冻吟应笑,羔儿无分谩煎茶。起来极目,向弥茫、数尽归鸦。

形式:

注释

金人捧露盘:词牌名。西汉司马子长《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镰,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南北朝佚名《三辅黄图·卷三·建章宫》:「神明台,《汉书》曰:『建章有神明台。』《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三辅黄图·卷五·台榭》:「通天台,武帝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汉旧仪》云:『通天者,言此台高通于天也。』「」《汉武故事》:『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馀丈,望云雨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云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元凤间,自毁,椽桷皆化为龙凤,徙风雨飞去。』」唐·李长吉《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云:「魏明帝青龙五年(西元二三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其诗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后乐家据此制曲,故声调多苍凉、激越之音。该调从此曲中截取一段前奏引曲而成,故又称《铜人捧露盘引》。《词谱·卷十八》:「一名《铜人捧露盘》。程正伯词名《上平西》,张仲宗词名《上西平》,又名《上西平曲》、《西平曲》,刘昂词名《上平南》,金词注『越调』。」贺方回词名《天宁乐》,又名《凌歊》,王哲词名《上丹霄》。另名《上平曲》、《芦花雪》。北宋新声。北宋后期晁端礼元宵词为创调之作。晁词乃长调,与此体相异。贺方回两词为《铜人捧露盘引》,八十一字体。南宋初年曾觌词题为《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于北宋故都抒写亡国之痛感。韩玉改调名为《上平西》,词题为《甲申岁西度道中作》,词云:「折腰劳,弹冠望,纵飞蓬。笑造化、相戏穷通。风帆浪桨,暮城寒角晓楼钟。暗藉霜雪鬓边来,惊对青铜。萧闲好,何时遂,门横水,径穿松。有无限、杯月襟风。区区个甚,帝尧堂下足夔龙。不如闻早问溪山,高养吾慵。」此词感悟人生,风格旷达。此调应为《金人捧露盘引》,通行者两体,均七十九字。另一体首句用韵,前后阕结两句为一个四字句,一个上三下四之七字句。高词三首格律相同,此首乃咏梅之作。宋季罗志仁《丙午钱塘》抒写怀念故国之情,风格奇崛悲凉,最能体现此调之声情特点,词云:「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怕精灵、来往相逢。荒烟瓦砾,宝钗零乱隐鸾龙。吴峰越谳,翠颦销、若为谁容。浮屠换,昭阳殿,僧磬改,景阳钟。兴亡事、泪老金铜。骊山废尽,更无宫女说元(玄)宗。角声起,海涛落、满眼秋风。」此词首句未用韵。此调用平韵,三字句较多,结句为四字句,或为上三下四之七字句,其中插入四字句和七字句,故调势奔放又归于收敛,音韵甚为和谐,宜用于祝颂、怀旧、感时伤世、咏物、言志等题材。此调别体亦多,以高竹屋《金人捧露盘·梅花》为正体,双调七十九字,前阕八句五平韵,后阕九句四平韵,宋词俱照此填。若辛词之减字,贺词之添字,皆变体也;变体一,双调七十九字,前阕八句四平韵,后阕九句四平韵,以程正伯《上平西·爱春归》为代表,惟前阕起句不押韵异,又前后阕两结作七字一句、四字一句;变体二,双调七十八字,前阕八句四平韵,后阕九句四平韵。以辛稼轩《金人捧露盘·会稽秋风亭观雪》为代表,惟前阕第七句四字作三字;变体三,双调七十八字,前阕八句五平韵,后阕九句四平韵。以辛稼轩《金人捧露盘·送杜叔高》为代表,惟前阕结句七字作六字;变体四,双调八十一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以贺方回《凌歊·控沧江》为代表,惟前阕第六句,后阕第七句,各添一字作八字。

秋风亭:南宋·张清源《会稽续志·卷一·秋风亭》:「秋风亭在观风堂之侧,其废已久,嘉定十五年,汪纲即旧址再建。纲自记于在柱云:『秋风亭 辛稼轩曾赋词,脍炙人口,今废矣。余即旧基面东为亭,复创数椽于后,以为宾客往来馆寓之地,当必有高人胜士如宋玉、张翰来游其间,游目骋怀,幸为我留,其毋遽起悲吟思归之兴云。』」按:《会稽续志》此文,不著秋风亭创始于何人,唯据下引张约斋和章题中「稼轩即帅浙东,作秋风亭成,以长短句寄余」诸语,知其为稼轩手创也。

「杯逐马,带随车」句:唐·韩昌黎《咏雪赠张籍》诗:「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桮。」

种玉:东晋·干令升《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阪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要图画,还我渔蓑」句:唐·郑都官《雪中偶题》诗:「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宋·苏东坡《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一》诗:「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冻吟:宋·苏东坡《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其一》诗:「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羔儿无分谩煎茶」句:宋·吴虑臣《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乐府·柳三变词〉》:「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宋·苏东坡《赵成伯家中有姝丽吟春雪谨依元韵》诗中有自注云:「世传陶穀学士买得党太尉家故妓,遇雪,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于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吃羊羔儿酒耳。』陶默然,愧其言。」

收录诗词(791)

辛弃疾(宋)

辛弃疾简介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形式: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形式:

青玉案 · 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形式:

祝英台近 · 晚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形式:

贺新郎 · 把酒长亭说

宋代-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形式:

贺新郎

宋代-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形式:

木兰花慢 · 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形式:

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形式:

念奴娇 · 书东流村壁

宋代-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形式:

浪淘沙 · 山寺夜半闻钟

宋代-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