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

我昨咏邛须,相将造芳圃。

南种悉珍奇,目所未经睹。

何须问主人,携樽直入庑。

主人笑出迎,看花有俦伍。

因之同欢酌,脱略如太古。

尔我与菊花,亦竟忘宾主。

即此称快哉,主人有馀贾。

相结再来期,兴酣慎莫拒。

乘此花正开,聊以慰辛苦。

诘朝敕庖人,折柬招众父。

我亦与其中,晨兴便接武。

入门闻清香,举目爱花妩。

登筵饮醇醪,饱德铭肺腑。

为乐欣正长,引商复刻羽。

阳春天气佳,月丽清虚府。

秉烛继夜游,分吟索韵谱。

才推河间雄,笺飞白雪舞。

诸公八斗高,自足当绣虎。

我乃欲效颦,如弄输门斧。

瞻言栖依处,何异金门坞。

傲骨我终持,不与时仰俯。

朗吟乞食诗,无以济终寠。

饮酒不能多,所畏罚童羖。

当此知己间,强为尽维醹。

主人酬劝频,先醒嫌小户。

月色满花枝,时将过夜午。

运甓有后人,为能继乃祖。

柴桑独酌后,犹恋晋亡土。

迄今景高蹈,五字惭规抚。

维菊与忘言,芬芳自倾吐。

序晚值风霜,劲节孰予侮。

藉非高士流,滥赏奚足取。

共识此中意,斯会同友辅。

形式:
收录诗词(106)

沈光文(清)

沈光文简介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坐

清代-沈光文

果然今夜月,不与别宵同。

环岛风光净,随潮水气通。

欢凭人共赏,兴属我何穷。

却笑清樽竭,年年沧海中。

形式:

望月

清代-沈光文

望月家千里,怀人水一湾。

自当安蹇劣,常有好容颜。

旅况不如意,衡门亦早关。

每逢北来客,借问几时还。

形式:

无题

清代-沈光文

吾亦爱吾耳,如何欲乞怜。

叩阍翻有路,投刺竟无缘。

道以孤高重,持当困苦坚。

既来学避地,言色且从权。

形式:

夜眠听雨

清代-沈光文

遇晴常听月,无月听偏难。

海怒声疑近,溪喧势作寒。

闲枝惊鸟宿,野渚洽鱼欢。

梦与诗争局,诗成梦亦残。

形式:

题宁靖王斋壁

清代-沈光文

修得一间屋,坐来身与闲。

夜深常听月,门闭好留山。

但得羁栖意,无嗟世路艰。

天人应共仰,愧我学题蛮。

形式:

菊受风残又复无雨润累累发花虽不足观亦可聊我慰也

清代-沈光文

天风吹不尽,憔悴复舒英。

似有催诗意,还多望酒情。

会当枯亦发,是乃困而亨。

爱惜饶真赏,休将境遇评。

形式:

卢司马惠朱薯赋谢

清代-沈光文

隔城遥望处,秋水正依依。

煮石烟犹冷,乘桴人未归。

调饥思饱德,同饿喜分薇。

旧德萦怀抱,于兹更不违。

形式:

感怀

清代-沈光文

未伸靖节志,居此积忧忡。

退避依麋侣,流离傍蜃宫。

身闲因性懒,我拙任人工。

岛上风威厉,衾寒梦未终。

形式:

感怀

清代-沈光文

采薇思往事,千古仰高踪。

放弃成吾逸,逢迎自昔慵。

花枯邀雨润,山险倩云封。

即此烟霞外,心清听晚钟。

形式:

感怀

清代-沈光文

不改栖迟趣,偏因诗酒降。

晨风摇远树,夜月照寒缸。

地静长留古,心幽岂逐尨。

兴来怀友处,结韵老梅桩。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