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长安相会日,君方壮年我年小。
只今容颜有更变,何况世事无纷扰。
先帝衣冠半零落,十年宾友全稀少。
君今始作紫薇臣,笑我金门落魄人。
冯唐上书亦叹老,子云识字空愁贫。
艳阳三月桃李耀,君非壮年我非少。
花开酒熟君远行,可惜春风阻欢笑。
明星迢迢车关关,遥向楚水辞燕山。
但看朱绂在腰下,莫使白发生颅间。
武昌城边江色淀,襄阳汉水尤堪羡。
东行何日访鲈鱼,南飞不得随鸿雁。
少癖山水耽云松,两年楚上多行踪。
浮湘直下三千里,望岳遥瞻七七峰。
知君跌宕轻驷马,顾予岂是功名者。
安得浮沉帝座傍,会须览眺苍梧野。
苍梧风烟秋色开,武昌高楼吹笛哀。
帝乘白云去不返,仙人黄鹤何时来。
君行访古兼化俗,长楫輶轩指南极。
岸上游穿罴虎林,潭中坐傍鼋鼍国。
他时倘觅桃花源,北风为尔传消息。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