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偶记

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

神者,文家之宝。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神只是气之精处。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然不得其神而徒守其法,则死法而已。要在自家于读时微会之。李翰云:“文章如千军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此语最形容得气好。论气不论势,文法总不备。

文章最要节奏;管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窃渺处。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余谓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故字句为音节之矩。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丘壑者,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自是文家能事。扬子《太玄》、《法言》,昌黎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处,便是奇气。奇,正与平相对。气虽盛大,一片行去,不可谓奇。奇者,于一气行走之中,时时提起。太史公《伯夷传》可谓神奇。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程子云:“立言贵含蓄意思,勿使天德者眩,知德者厌。”此语最有味。

文贵变。《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故文者,变之谓也。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之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漠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于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惟子长集其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校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自是后人文渐薄处。史迁句法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

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形式:

诗词简介

《论文偶记》是清代刘大櫆撰文论,共一卷,载于《海峰文集》卷端,是在方苞“义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问题。全书论文主旨有四点:

一、主张“古人文字最不可攀处,只是文法高妙”,因此比方苞更重艺术形式。“义法”说中的思想义理固然重要,但“行文自另是一事”。

二、拈出“神气”作为文章的极致。“神”指作家的精神朗健,与文章的生气灵魂。“气”是由“神”而产生的文章的气势。

三、发明于字句以求音节,于音节见神气,所谓“因声求气”的古文要诀,成为桐城派的不易之论。

四、主张文贵奇、贵高、贵大、贵远、贵简、贵变、贵瘦、贵华、贵参差,丰富了古文艺术的趣味。

刘大櫆一生仕途不达,在方苞的“程朱学行”、“韩柳文章”一身二任之中,显然偏在发扬后者。方宗诚《桐城文录序》,说他论文、作文,“以品藻音节为宗”,“义理不如望溪之深厚,而藻采过之”。就探讨散文的艺术性而言,《论文偶记》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论文偶记》:刘大櫆阐述其文学思想的专著。

曹子桓:魏文帝曹丕,论文以气为主,见其《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敌。”

苏子由:宋代散文作家苏辙。论文以气为主,见其《上枢密韩太尉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灏(hào):浩大。

出辞鄙倍:《论语·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鄙倍,鄙陋背理;倍,通“背”。

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主张、办法。

大匠:技术高超的匠人。

斤:斧头。

成风尽垩(è)手段:《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垩,白土。慢,同“漫”,涂抹;斫,砍。

设施:设置安排。

能事,本领、才能。

李翰:唐代文学家,字子羽。引语见李德裕《文章论》:“从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军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盖调是矣。”

窈渺:美妙。

矩:标记。

渡:测度。

“珍爱者必非常物”:韩愈《答刘正夫书》:“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

笔:笔法、笔力。

丘壑:指意境深远。

扬子: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早年从事辞赋写作,后来认为这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曾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

太史公:司马迁。《伯夷传》是《史记》列传中的一篇。

笔老:笔法老练。

辞切:言辞准确切要。

气蕴:文气含蓄深厚。

品贵:文风庄重。品,品格。

程子: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引语见《二程全书遗书第二上》。

“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句:《易经》:“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又:“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文柄、文蔚均指文采(原指虎、豹身上的花纹)鲜明、丰茂。《文心雕龙·原道》:“虎豹以炳蔚凝姿。”

“物相杂,故曰文。”句:语出《易经·系辞下》。相杂,相互杂错。

典谟训诰:指《尚书》,典、谟、训、诰,皆《尚书》中的名目。

《左氏》:即《左传》。

纵:自由放纵。

子长:司马迁。

即物:就物,凭借具体事物。

收录诗词(27)

刘大櫆(清)

刘大櫆简介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雍正七年副贡生。乾隆年间先后被荐应举博学鸿词科,报罢。晚官黟县教谕。工文章。方苞誉为“今之韩、欧”。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刘、姚为桐城派之代表。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进一步发展了崇古、拟古的理论。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

相关古诗词

寄翁兆溱

清代-刘大櫆

年少高才始发硎,小桃花下户长扃。

承欢切至多容色,汲古精微入杳冥。

前辈风流今已邈,后堂丝竹汝曾听。

西州门外山如旧,从此扁舟不忍停。

形式:

发铜陵

清代-刘大櫆

大江风急峭帆喧,帆影江声万马奔。

朝发铜陵未朝饭,两山如画过天门。

形式:

春日

清代-刘大櫆

辛夷零落海棠残,似梦春光取次看。

人世那堪春几度,夕阳萧寺独凭阑。

形式:

送孙郎还天台

清代-刘大櫆

孙郎昔日赋天台,金石音声锦绣才。

惆怅赤城霞欲尽,桃花如梦却归来。

形式:

西山

清代-刘大櫆

西山过雨染朝岚,千尺平冈百顷潭。

啼鸟数声深树里,屏风十幅写江南。

形式:

楼上晓望

清代-刘大櫆

澹然九秋时,复此层楼上。

遥虚耸碧峰,嵯峨非一状。

宿云涧中收,轻烟林外扬。

天高见鹄飞,风远闻渔唱。

欣兹景物佳,抚心默惆怅。

形式:

游龙眠山

清代-刘大櫆

良辰值暄序,振策遵灵崖。

暗谷既阴閟,崇坡复阳开。

斑斓绝壁峙,䆗窱曾阿颓。

朱葩冒石脊,翠颖环水涯。

文鱼跃西涧,森木荣南垓。

幽幽乳窦滴,殷殷飞瀑豗。

兰野霞气上,松门樵响来。

引手摘弱卷,散发依苍苔。

攀登不知倦,憩坐时忘回。

志虚浮虑遣,襟远群象该。

况挈素心侣,同倾昭旷怀。

形式:

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

清代-刘大櫆

罗生十日画一石,嶙峋不异千仞山。似从昨夜姑臧至,二十八宿森斓斑。

此时七月苦炙热,漫肤多汗行路难。张君持此动摇微风发,石气随风生薄寒。

使我凛烈自顾,忽觉衣裳单。我闻昔日女娲炼石补青天,余此一握苍且坚。

一朝大风从北来,吹汝堕入尘埃间。溪旁久卧胡不起,视彼后者加之鞭。

直使驾桥渡海去,东看日出榑桑边。石乎胡不含滋吐润惠四海,空存大骨尧尧学学然。

我今斋戒发取视,应得金简玉书,九疑东南宛委篇。

不然缇巾十袭空见怜,无殊瓦甓何足观。

形式:

吴大椿置酒丁香花下

清代-刘大櫆

江南三月江水清,风暄日暖鱼苗生。客子飘零惯车辙,辜负故园春景晴。

今朝喜见草芽出,丁香枝上苍玉明。延陵公子动逸兴,安排酒盏招刘伶。

平生抵死荷一锸,况闻牛与羊鱼腥。侑觞复有好弦管,《连昌宫辞》《琵琶行》。

吾闻阮嗣宗,因人善酿求步兵。又闻灌仲孺,一钱不直卫尉程。

我辈天涯久沦落,春光入座谁能醒。画史解衣盘礴羸,淳于失笑冠绝缨。

饮者身在即不朽,何须刻作钟鼎铭。君不见此花含吐如瓶瓴,欲开不开殊有情。

一夜东风起蘋末,纷纷霰雪铺檐楹。

形式:

张约夫刻石歌

清代-刘大櫆

和璧三寸廉且腴,冷光射人金仆𨬟。是谁雕琢窥唐虞,囊括六琏包四瑚。

天阴雨湿号鼪鼯,忽然初日开芙蕖。明夺离娄巧班输,使我一见疑怪俱。

肃然想见羲皇初,神龟出洛河负图。子昂死去文彭无,眼前再见张约夫。

张君自出繄横渠,大贤苗裔与众殊。笔花迸落凌欧苏,不施鞚骑生马驹。

如斯小道乃其余,我亦颦里镌虫鱼,譬如天骥尾蹇驴。

秋河急雨翻跳珠,摩挲印谱空踌躇。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