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

兼旬洁蠲始夙兴,霁色润遍田渠塍。

壶天阁路十五里,已有凉樾来杉藤。

盘盘磴道左右折,舆夫交侧疑横肱。

琅如联吟客语笑,颲颲众谷相然应。

摄心直造万物表,莽苍但以一气凭。

对松山翠转面面,三天门壁穿层层。

俄看突压大山影,不知尽是屯云升。

云与全山浩呼噏,肤寸之绿皆云蒸。

半日𢷘云出云上,一瞰万里山窗凭。

榑桑若木出檐际,大海积气青光承。

徂徕左翼作阶戺,万峰引带皆昆礽。

咫尺天经界垣座,于惟真宰念庶徵。

岁维大和雨旸若,更切育秀于黎烝。

是日云光缦绝顶,瑞匝齐鲁环荚登。

昔者周诗鲁詹颂,笺疏讵写高崚嶒。

后来李白杜甫辈,但取神秀仙灵称。

发育温仁体峻极,处处帝縡光华凝。

纯乎生意塞天地,职司教养宜战兢。

满山松籁奏金石,蔚蓝细写丹霞澄。

大块文章视人领,游圣门者谁能胜。

形式:
收录诗词(41)

翁方刚(清)

翁方刚简介

翁方刚,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乾隆壬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阅学士,降鸿胪寺卿。重宴鹿鸣,赐三品衔,重宴琼林,赐二品衔。有《复初斋集》。

相关古诗词

望罗浮

清代-翁方刚

只有蒙蒙意,人家与钓矶。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形式: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

清代-翁方刚

活活蒸冬水,先迎冷客来。

僧房扫黄叶,禅榻即苍苔。

酝酿村阴意,商量野菊开。

谁能未花日,闲步问丰台。

形式: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

清代-翁方刚

十年食藕处,有寺已无亭。

草径幽能熟,兰襟淡更馨。

雨兼萑苇响,泉带辘轳听。

意在寒林背,西山分外青。

形式:

清泉亭

清代-翁方刚

小县临官道,江流曲抱城。

亭依厓壁立,泉似长官清。

乳雪岩花沫,松风石铫声。

倦游三十载,为我濯尘缨。

形式:

秋晚回试高州重题城月驿壁

清代-翁方刚

秋在朝凉午燠闲,人归黄篾碧溪湾。

数椽聚处成官驿,一鸟飞边得远山。

院雨记听蕉叶响,庭苔似点菊花斑。

应知路渐高凉近,许借层窗此豁颜。

形式:

送姚姬传郎中假归桐城

清代-翁方刚

纵观当代述人文,前辈诸公用意勤。

清庙明堂庀梁栋,深山大泽蓄风云。

开元大历非空貌,秀水新城莫漫云。

君去重编《海峰集》,肯随北地乞余芬。

形式:

送姚姬传郎中假归桐城

清代-翁方刚

几宵东观翻书手,忽拨残更岳顶云。

示我天门詄荡语,如披玉策赤青文。

飞扬逸气鞭鸾凤,窈渺清斋写典坟。

江畔皖公山纵好,有何岩壑可留君。

形式:

栖霞道中示蕴山

清代-翁方刚

从我负书非曰归,诗情先逐晓云飞。

重阳细雨迟黄菊,六代精蓝冷翠微。

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

洞天且莫题名姓,苔藓蒙蒙恐湿衣。

形式:

钤山堂

清代-翁方刚

堂倚袁江麓势偏,青峰俯愧碧潺湲。

大鸡韩孟联吟好,小吏庐江乐府传。

莫认故巢思孔翠,试凭后学洒山川。

世间岂少藏修者,岑寂书窗二十年。

形式:

赵北口

清代-翁方刚

瀛鄚之间半烟水,村闾如画接渔船。

记从鸂滱溪头望,诗思蒙蒙三十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