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处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

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少及。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从地而有,皆因汝力。又常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于常分地神。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形式:

诗词简介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出自佛教经典《地藏经》。这一品通过坚牢地神与世尊之间的问答,说明了地藏菩萨大愿之殊胜及瞻礼供养地藏菩萨所获利益。

翻译

这时,坚牢地神起身恭敬地向佛说:“世尊,我从过去久远时间以来,已瞻礼无量无数的菩萨摩诃萨。这些菩萨摩诃萨都具有广大、不可思议的神通和智慧,普度一切众生,相比之下,这位地藏菩萨摩诃萨,在我所顶礼的所有大菩萨中,所发的誓愿最为深重。世尊,这位地藏菩萨与阎浮提的众生有极大的因缘。其他的大菩萨,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也同样化现出成百上千的身形在六道中度化众生,但他们的誓愿尚有完结的一天,唯有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中的一切众生,所发誓愿的劫数,如同千百亿恒河沙一样,无穷无尽。”“世尊,我观察未来世和现在世的众生,如果能够在他们的居所中朝南的地方,找一块清净之地,用土石竹木等材料作一个龛室,在龛室中,或是雕塑,或是彩画,或是金、银、铜、铁铸刻地藏菩萨的形象,每天烧香供养,瞻礼赞叹地藏菩萨,那么这个人的住所就可以得到十种利益。哪十种呢?一者,土地丰壤(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二者,家宅永安(家宅安稳,眷属平安);三者,先亡生天(祖先获福,超升天上);四者,现存益寿(在世家人,延年益寿);五者,所求遂意(所有愿求,悉皆满足);六者,无水火灾(远离水火等天灾厄难);七者,虚耗辟除(避免亏损虚耗之事);八者,杜绝恶梦(夜梦安乐,无诸横事);九者,出入神护(往来出入,善神卫护);十者,多遇圣因(常遇佛法,多结善缘)。世尊,未来世和现在世中的众生,若能在自己的住所做如上所说的供养,就可以得到上述的大利益。”接着,坚牢地神又说:“世尊,在未来世中,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在自己的住处里有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及地藏菩萨像,而且能常常读诵这部经,供养地藏菩萨,我将以神力,于日日夜夜之间保护这个人,诸如水灾火灾、强盗小偷、大小横祸等一切恶事,全都消除,不给他们带来任何困扰。”龙宫入定佛称赞坚牢地神说:“像你这样的神通大力,不是一般神祇所能够相比的。为什么呢?因为整个阎浮提世界的土地都是由你在保护,无论是草木沙石、稻麻竹苇,以至于地下埋藏的种种宝物,都是依赖于你神力的护持。你还能够常常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事迹,你的功德与神通比起一般的地神来,要超过何止千百倍。倘若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地藏菩萨以及读诵这部经典,或者专依《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讲的法门修行的话,你应当以神力来保护他,不要让一切灾害及不如意的事使他听到,更何况使他受害了。非但只有你在保护这个人,帝释、梵天所的统领众多天人、天神也都在无形中拥护此人。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贤圣的保护呢?这都是由于瞻视礼拜地藏菩萨的形象以及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缘故,自然而然能最终跳出三界的生死苦海,证到涅槃的真实快乐。正因为如此,才会得到这么多贤圣的保护啊。”

注释

坚牢地神:梵名Prthivi,音译为比里底毗,又作坚固地神、地神天、持地神、地天等。色界十二天之一,乃主掌大地之神。坚牢地神:亦称坚牢地祗,坚牢地天。大地神女之名,义为地之坚牢与神之不坏也。欲求资财珍宝伏藏、神通长寿妙药、疗治众病、降伏怨敌、制诸异论时,可结道场,如法求之。《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八品为“坚牢地神品”;《金光明经》第九品为“坚牢地神品”,《观佛三昧经》及《大日经》中,皆言及坚牢地神。

观音菩萨:旧称观世音,略称观音;新称观世自在、观自在。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观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但常称之观音为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经·普门品》及《观无量寿经》中之观音乃观音之总体。与西方弥陀四菩萨之最初法菩萨同体。显教以为阿弥陀佛之弟子,密教以为阿弥陀佛之化身。与大势至菩萨同为弥陀之二胁士,而赞其教化。观音之本地乃正法明如来,为济度众生而现菩萨身也,见《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悲华经》云:于阿弥陀佛涅槃后,观音成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来。《观音授记经》云:“阿弥陀佛灭度后,补处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净土在印度南海岸补陀落迦山。观音顶戴阿弥陀佛,《般舟赞》曰:“天冠化佛高千里,念报慈恩常顶戴。”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虚空藏名宝光,作星天子。

龛室:龛,音“看”,安置佛像之小柜或石室也。又称“塔下室”,用以贮存僧人遗体。

丰壤:此处“壤”即“穰”也,古时壤穰相通。五谷丰收曰穰。故知丰壤者,即丰穰、丰收也。

虚耗辟除:虚者空虚、空乏;耗者,消耗,指意外的损失。此句意为以诵《地藏经》之功德力,可免除种种意外之损失也。

水火盗贼:指种种祸事:“水”指水灾;“火”指火灾;“盗”指失窃被盗,丢失财物;“贼”指凶恶杀人放火抢掠之恶人也。

辄闻于耳:辄,音哲,“常常”之意,“总是”之意。此句为“常常听到”之意。

圣贤:圣人与贤人也。圣乃正之义,初地以上息妄契真会正,名圣。有圣法之人,得圣戒、圣定之人,指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理之人,常以指佛菩萨。贤乃和于善,虽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证理,不断惑,尚在凡夫之位。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为三贤;以初地至十地为圣。

(9)拥护:拥者,亲而围之,拥戴也;护者,呵护,保护也。

收录诗词(155)

释迦牟尼(周朝)

释迦牟尼简介

相关古诗词

金刚经 · 第二十九品 · 威仪寂静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形式:

金刚经 · 第五品 · 如理实见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形式:

金刚经 · 第三十二品 · 应化非真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形式:

金刚经 · 第一品 · 法会因由分

周朝-释迦牟尼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形式:

金刚经 · 第二品 · 善现启请分

周朝-释迦牟尼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 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形式:

金刚经 · 第三品 · 大乘正宗分

周朝-释迦牟尼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形式:

金刚经 · 第四品 · 妙行无住分

周朝-释迦牟尼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形式:

金刚经 · 第六品 · 正信希有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形式:

金刚经 · 第七品 · 无得无说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形式:

金刚经 · 第八品 · 依法出生分

周朝-释迦牟尼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 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