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吴都

画野通淮泗,星躔应斗牛。

玉牒宏图表,黄旗美气浮。

三分开霸业,万里宅神州。

高台临茂苑,飞阁跨澄流。

江涛如素盖,海气似朱楼。

吴趋自有乐,还似镜中游。

形式:
收录诗词(35)

虞世南(唐)

虞世南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2] ,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相关古诗词

唐朝-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式:

中妇织流黄

唐朝-虞世南

寒闺织素锦,含怨敛双蛾。

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

衣香逐举袖,钏动应鸣梭。

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

形式:

奉和咏日午

唐朝-虞世南

高天净秋色,长汉转曦车。

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

翠盖飞圆彩,明镜发轻花。

再中良表瑞,共仰璧晖赊。

形式:

发营逢雨应诏

唐朝-虞世南

豫游欣胜地,皇泽乃先天。

油云阴御道,膏雨润公田。

陇麦沾逾翠,山花湿更然。

稼穑良所重,方复悦丰年。

形式:

赋得临池竹应制

唐朝-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形式: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唐朝-虞世南

芬芳禁林晚,容与桂丹前。

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然。

绿野明斜日,青山澹晚烟。

滥陪终宴赏,握管类窥天。

形式:

侍宴归雁堂

唐朝-虞世南

歌堂面渌水,舞馆接金塘。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

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

形式:

凌晨早朝

唐朝-虞世南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

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

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

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

形式:

奉和献岁宴宫臣

唐朝-虞世南

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

肆夏喧金奏,重润响朱弦。

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

微臣同滥吹,谬得仰钧天。

形式: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唐朝-虞世南

良晨喜利涉,解缆入淮浔。

寒流泛鹢首,霜吹响哀吟。

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沈。

邗沟非复远,怅望悦宸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