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厅霜乾梧叶层,一客据坐同枯僧。
拍肩海市数日耳,缩地疑有鬼物凭。
心解瞻园继坛坫,发兴那恤疲荒乘。
六代江山逝莺燕,撇旋何来下爪鹰。
啜茗欠伸仰天笑,车箱拽我红埃腾。
主人岳岳光气凝,映架俊骨陪徐陵。
风骚演绎通气类,摆落一世矜微能。
文书束梱几案乱,眼豁细字编溪藤。
垂花璎珞烂户牖,中袅瘦石寒于冰。
弄笔非想非非想,上叩倏忽谁为应。
郑侯雄视黜馀子,到此口哆如不胜。
传钞默念付十手,恨未买就百尺绫。
流沫出走俯塘影,得味不数鲜鳞罾。
毕竟儒生结习在,券挟半句偿千缯。
掉头城郭舍独返,穿衢小雨明竿灯。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