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郑五愔弹琴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沈。

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形式:

诗词简介

《听郑五愔弹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借写郑愔弹琴,抒写了作者自己的情志。诗开篇把郑愔比作善饮的阮籍;又用“半酣”时以袖拂琴等细节描写,突出郑愔弹琴时潇洒不羁的神态;接着表现他精湛的琴技和弹琴时令人陶醉的情景;最后在赞美琴调高雅时表明自己“意在山水”的夙志。全诗韵律明快流畅,借助典故描绘了很多郑愔弹琴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放浪潇洒、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

翻译

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

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

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

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注释

郑五愔(yīn):即郑愔,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生活中魏晋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又怕遭迫害,于是纵酒谈玄,蔑视礼法。

“清风”句:典出“竹林七贤”故事。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聚集在竹林下弹琴饮酒游乐,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满,一作“坐”。

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荀季和(荀淑)有琴曰龙唇。”这里泛指琴。龙唇,琴的发音部位,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

沈:即“沉”。

谐:合。夙(sù)心:平素的志向、情趣。

评注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朴而不俚,风韵尚存。”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唐人琴诗每深妙,此诗妙处似又不在深,难言难言!”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只说听琴,而赞叹弹琴只于结意略见,便省无限气力。”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相关古诗词

春晓

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形式:

过故人庄

唐朝-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形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朝-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形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朝-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形式: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朝-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形式: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朝-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形式:

宿建德江

唐朝-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形式: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朝-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形式:

留别王侍御维

唐朝-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形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朝-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