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种竹已十年,覆墙才见生寒烟。
十竿五竿近窗户,筠粉初落青可怜。
更喜奇峰向茅屋,朝似烟鬟夕如沐。
问人知是江南山,九点芙蓉杳霭间。
客子经年远行役,三径无人苔藓斑。
归来重启竹间户,咫尺家山同陟岵。
尚开临砌旧时花,花下心酸泪如雨。
鉴湖先生诗绝伦,青莲居士今骚人。
嚣尘不厌城隅道,剥啄来问松与筠。
指点青峰出林际,梧桐叶密山光细。
凉风飒飒从南来,坐客添衣纸窗闭。
等闲落笔成浩歌,长句短句奇思多。
书向吴绡与蜀纸,顿看素壁烟岚起。
亭中一幅蚤秋诗,亭外千重暮山紫。
同将黛色摩青苍,不独江云看九子。
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为官敬慎,卒谥文端。有《恒产琐言》、《笃素堂诗文集》等。
我闻宜山堂,结构平陵阳。
群公争赋诗,佳咏皆琅琅。
何处最宜山,奇峰出短墙。
石屋一片云,黛色映筼筜。
隔帘见幽壑,入户飞层冈。
枯藤与古木,掩映多奇光。
峰影落清泉,水面还苍苍。
何时最宜山,山静觉昼长。
朝霞与夕烟,树色分微茫。
春明山翠浓,夏雨山风凉。
明月出远岫,秋峰群相望。
何人最宜山,先生称古狂。
芒鞋筇竹杖,荷衣薜荔裳。
看山无朝暮,一卷或一觞。
手招西爽来,披襟从徜徉。
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
慈仁古松树,苍老不记年。
高下近十株,为态各自妍。
中有双龙鳞,蟠曲香台前。
松顶近可摩,高枝才覆肩。
屈彼百尺势,空阶恣蜿蜒。
横侧益奇绝,影若蛟螭眠。
涛声走平地,双树撑如拳。
似此苍劲质,止宜空山巅。
藉以一片石,濯以清浅泉。
谡谡响绝壑,垂手招列仙。
何将故山态,老却车尘边。
横遭厮养辱,强索冠盖怜。
冠盖那复顾,日落生寒烟。
一夕风雨过,萎黄何忽焉。
众松失颜色,台殿增寂然。
惜彼凌霜姿,遽随群卉迁。
吾子勿复叹,物各全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