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矌不见,生世恻怆多。
幸逢贤哲知,交臂倏已过。
乡耋盛文行,孟韩绍同科。
四海士仰流,踵门肩相摩。
嗟余生晚矣,始冠贽庭阿。
继见曾几时,奄复从虞歌。
所承得线霤,洪流逝江河。
况复久遗忘,髟领垂衰皤。
犹欲抱残缺,为昔扬其波。
岂不愧謏闻,稍足异传讹。
顾恨学非优,身名一么么。
时髦策远骛,高闳冠峨峨。
孰干薮泽下,而为焦朋罗。
坐是卧蓬衡,缄闭如螷蠃。
邈隔后来贤,朱墨方研磨。
写述恐弗遂,毕世埋薠莎。
独君不见鄙,每顾问无他。
投卷逾束帛,陈藉璋圭瑳。
见誉配懿古,愧汗生颜酡。
岂君择取舍,有愿正邪颇。
眷玆牛下铎,尚俾雅乐和。
广地孰无材,利欲为之劘。
尘霿苟不兴,万里曜羲娥。
士为千章林,毋为附施萝。
寒风发江浔,危叶陨庭柯。
一觞向风月,愿得相婆娑。
念子百里外,弁影篝镫俄。
闾井岁苦饥,并日尘生𩰫。
饥喉出金石,植道为嘉禾。
报诗恧言耄,嘉贶将奈何。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主江南钟山、紫阳等书院讲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简深古,近欧阳修、曾巩,与方苞、刘大櫆合为桐城派。选《古文辞类纂》以明义法。有《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全集》等。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