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审,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余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令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形式:

诗词简介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是北宋文学家张耒所作的一首词。该词篇首引用诗经《蒹葭名》篇,吊古喻今,又引用重耳与伍子胥出逃国外成就大业的典故,很有说服力。告诉后人不应贪图安逸,有所磨难是一件好事情。损益、败成、虐乐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减少哪来的增加,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苦难何谈欢乐。

翻译

《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万物不经受变故,则不能成材。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晚秋的月份,天地开始变得肃杀,寒气就要来到。正是此时,天地之间,大凡植物,生长在春夏雨露之后,华美润泽饱满,枝叶繁茂。等到浓霜夜降,早晨起来一看,(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卷旗弃鼓,带伤而逃,官兵面无人色,岂只如此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进入了冬季,被凋败摧折的植物超过一半,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虚败者变得充实,多液者变得干燥,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并且各显其成。深山的树木,上指青云,下遮千人的,没有不显出疲病之态的,何况所说的蒹葭(芦苇)之类的植物呢?但是,工匠们拿着斧头来到山林里游看,一下子全砍掉了它们,用它们来做栋梁、桷杙、车轮、輹輗,粗细软硬,无不合乎功用,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有失败就有成功,有苦难就有快乐了。

我的同伴秦少章,在我任太学官员时,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并忧伤地对我说:“这是我家贫穷时,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那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往往清丽奇伟,比那些举人的文章强百倍。元佑六年中举,调到临安任主簿。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我问他的原因,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本性不高兴的事不做,情意不相合人不去结交。饮食起居,举止言谈,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今一旦为官,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他人。少时自由自在,真后悔(中举后)祸难跟着到来。当时我一个人要依靠父母抚养,现在则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为官,又不能够。从今以后,我就像涂了漆却想除去一样了。”我劝解他说:“你为官前的日子,(就像)春夏的草木,而你备受困惑的现在呢,就像芦苇所遭受的霜冻。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逸。(而)安逸,是天下人的大患呀。变迁现状值得珍贵。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这两个人,当其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学会原所不会做的事情,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那能增长见识的东西就更多了。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是曾经挨过饿的人;赐给他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怕步行,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是植物的灾难;终身安享逸乐的,不是世人的福分。”

注释

受:遭受,受到

涉:经历

季秋:晚秋。季:一个季节的末了

余:以后

零:降落,落下

津:中医指人体内分泌出的液体

敛:收,聚集

桷杙:读juéyì

虐:灾害,祸害

党:亲族

愀然:容色变动的样子

少:稍微

辄:总是

介:独特,不合群

偃蹇jiǎn:高傲的样子

仰:依赖,依靠

解:劝慰

奔:逃亡,逃跑

惮:畏惧,害怕

尝:曾经

收录诗词(2271)

张耒(宋)

张耒简介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相关古诗词

七夕歌

宋代-张耒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

匆匆离恨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寄言织女若休叹,天地无情会相见。

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形式:

夏至

宋代-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形式: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形式:

秋蕊香 · 帘幕疏疏风透

宋代-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如酒,着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

形式:

少年游令 · 含羞倚醉不成歌

宋代-张耒

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

形式:

初见嵩山

宋代-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形式:

理东堂隙地自种菜

宋代-张耒

幽居无一事,隙地自畦蔬。

秋雨忽甲坼,青青千万馀。

江乡盛菘芥,烹咀亦甘腴。

岂惟供晨餐,庶用备冬菹。

桓桓左将军,英气横八区。

邂逅无事时,弛弓曾把锄。

矧我放逐者,终年守敝庐。

谅非勤四体,寓意以为娱。

形式:

怨曲二首

宋代-张耒

白首南朝女,愁听异域歌。

收兵颉利国,饮马胡卢河。

毳布腥膻久,穹庐岁月多。

雕窠城上宿,吹笛泪滂沱。

形式:

怨曲二首

宋代-张耒

祖席驻征桡,开帆复信潮。

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鹿上桥。

别离惆怅泪,江鹭宿红蕉。

形式:

和应之灯蛾

宋代-张耒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由来附炎热,鲜不丧其躯。

浅浅权利客,跹跹轻薄夫。

高门甚烈火,相劝以奔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