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兴漱齿汲井华,屋角已满潋艳霞。
火急携客到山麓,新竹高檐相向斜。
扫叶楼头万绿合,大江雁去呼衙衙。
擎杯自了湖海外,今古在眼余心遐。
还寻诗翁山水窟,潭鱼可钓垂杨涯。
命酒瞠目不敢饮,却羡有饭蒸成沙。
须臾翁亦跨驴出,攀条穿径迷田家。
随园老人旧吟处,台榭想像传琵琶。
自从兵戈阅百岁,问字客散无停车。
荒邱乱冢牧儿下,万事不保惟长嗟。
况今世变幻苍狗,屡闻窃国如分瓜。
公等休矣各归去,卧看残阳明荻芽。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