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序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

形式:

诗词简介

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本无七十二候之说。《逸周书·时训解》乃以五日为一候。澄作《礼记纂言》亦引《唐月令》,分着五日一候之义,然不闻更有此书。其说以《经》文所记多指北方,非南方之所习见,乃博考《说文》、《埤雅》诸书,兼访之于农牧,着为此编。然考证名物,罕所发明。又既以蝼蝈为土狗,又载鼯鼠五技之说,自相矛盾。既以虹为日映雨气,又引虹首如驴之说,兼采杂书,亦乖解经之法。疑好事者为之,托名于澄也。(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礼类存目)

收录诗词(126)

吴澄(元)

吴澄简介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实录成,复弃官归。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吴文正集》等。

相关古诗词

送富州尹刘秉彝如京

元朝-吴澄

六载心如一,今朝船欲东。

我来期数数,公去忽匆匆。

别意万里外,交情片语中。

自怜栖病鹤,不得逐长风。

形式:

送唐教导往见乡先达

元朝-吴澄

谓余将有适,暂此辍弦歌。

城市嚣尘远,山林遗逸多。

树膏苏隰稻,凉意到庭柯。

为问躬耕者,忧饥思若何?

形式:

豫章贡院即事奉和云林提举晚春闲居旧韵

元朝-吴澄

客里秋光好,归心不厌迟。

墙低孤塔见,院静一帘垂。

隔纸闻风怒,临阶看日移。

宛然似三径,未负菊花期。

形式:

与张仲美别仍用前韵二首

元朝-吴澄

乡邻应怪我,何以独归迟?

木末芙蓉发,帘前果裸垂。

夜寒知露重,秋老验星移。

南浦今番别,重来傥可期。

形式:

与张仲美别仍用前韵二首

元朝-吴澄

已了公家事,归寻小洞天。

友吟留别句,官办送归船。

夜月各千里,秋风又一年。

但当频寄字,悃恳问安眠。

形式:

歌风台

元朝-吴澄

黄屋巍巍万乘尊,千秋游子故乡魂。

韩彭自取夷三族,平勃那堪托后昆。

湛露迄今王迹熄,大风终古霸心存。

当时尽自规模远,谁起河汾与细论。

形式:

燕城

元朝-吴澄

燕络中原东北去,吴通上国古今奇。

五千里外只如此,数百年来幸见之。

吊望诸坟吾有泪,击渐离筑世无知。

西山绵亘三关险,日日毡车铁马驰。

形式:

立春日寓北方赋雪诗

元朝-吴澄

腊转洪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形式:

叠叶梅

元朝-吴澄

罗浮梦断杳无踪,冰雪仙姿两两逢。

缟袂怯单寒后袭,粉妆嫌薄晓来浓。

迎风一笑知颜厚,临水相看见影重。

道眼只将平等视,玉环飞燕总天容。

形式:

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

元朝-吴澄

潋滟离杯泛九霞,还家未久便辞家。

出门恻恻重闱远,前路漫漫万里赊。

不怕狂风妨去鹢,偏愁寒月照栖鸦。

诸生凝望须君至,共赋新诗赏雪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