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维大雅姿,被服蔼兰荪。
胸次综流略,本本又元元。
手追七子作,凌厉气所吞。
馀事到翰墨,藉甚声价喧。
居然难自藏,珠玉走中原。
四年郎省户,小滞当高鶱。
肯来为多士,复除布春温。
力争吾道回,中流收崩奔。
眷言维桑旧,从容驻輶轩。
我亦喜再见,一笑略寒暄。
首诵新诗章,两耳为君尊。
高情殊磊落,俗子何足论。
顾我寂寞地,无物当赠言。
乃复携尺纸,看君醉墨翻。
霜木石共老,野竹翠不蕃。
落笔频申顷,岁晚古色存。
思君时一把,此意期勿谖。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