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日皎皎,岩下瀑喧喧。
甑空瓶亦罄,逝将去名山。
名山谁能别,旋复视子颜。
胸中万千说,厓略明其端。
自汝姊来归,辄许两弟贤。
陟也秉高朗,纵若鹓鸾骞。
子性较静默,思理能研专。
丈人综天人,德泰遇迍邅。
二子游津藩,践取寻蹄跧。
汝姊既夭逝,丈人复沈泉。
时睹子兄弟,肝肠为抽煎。
今岁春夏交,子泊武昌船。
来过意恍悢,未能去缠牵。
孰期范易徒,发兴庐山颠。
携持作良游,豁如矢离弦。
杳冥拂烟水,颠倒披冈原。
既谒濂溪坟,复探东林禅。
逶迤通远驿,黑雨压屋椽。
子痛在牙齿,昼趋宵不眠。
浩然思去归,筇杖当户悬。
范易各有赠,离情写悁悁。
我意不谓尔,彊勉道所先。
毋以微末疾,坐损心力坚。
子果奋袂从,辛艰狎轻便。
道路所觏接,寺观所流连。
云岚所变灭,峰瀑所雄妍。
众奇控万怪,一一托吟篇。
昨憩琴志楼,五老置我前。
生此皇古怀,翱翔廓周旋。
匡庐何所有,其有岂能传。
请看垂天云,俄顷弥大千。
元黄何端倪,石罅乃云根。
群瀑龙虬腾,震发宇宙间。
下注极不测,盍视瀑所穿。
元化有原本,流变姑舍旃。
氤氲混一气,吾顽抗天权。
子归求诸心,心以通诸天。
睢睢玩若遗,绵绵与环联。
所悲囿文字,神君惨不欢。
还持将母思,因之梦山川。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