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表

臣昉等言:臣先奉敕撰集太平广记五百卷者,伏以六籍既分,九流并起。皆得圣人之道,以尽万物之情。足以启迪聪明,鉴照今古。伏惟皇帝陛下,体周圣启,德迈文思。博综群言,不遗众善。以为编秩既广,观览难周,故使采拮菁英,裁成类例。惟兹重事,宜属通儒。臣等谬以谀闻,幸尘清赏,猥奉修文之寄。曾无叙事之能,退省疏芜,惟增腼冒。其书五百卷、并目录十卷、共五百十卷。谨诣东上阁门奉表上进以闻,冒渎天听。臣昉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太平兴国三年八月十三日。

将仕郎守少府监丞臣吕文仲、臣吴淑。

朝请大夫太子中赞善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陈鄂。

中大夫太子左赞善直史馆臣赵邻几。

朝奉郎太子中允赐紫金鱼袋臣董淳。

朝奉大夫太子中允紫金鱼袋臣王克贞臣张洎。

承奉郎左拾遗直史馆臣宋白。

通奉大夫行太子率更令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徐铉。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陈县男食邑三百户臣汤悦。

朝散大夫充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李穆。

翰林院学士朝奉大夫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臣扈蒙。

翰林院学士中顺大夫户部尚书知制诰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赐紫金鱼袋臣李昉。

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馆。

六年正月奉圣旨雕印板。

形式:
收录诗词(93)

李昉(宋)

李昉简介

宋深洲饶阳人,字明远。后汉乾祐间进士。仕后周为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屡知贡举,进《开宝通义》。太宗时历户部侍郎,同修《太祖实录》。太平兴国八年,擢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奉敕编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有文集。

相关古诗词

伏蒙侍郎见示蓬阁多馀暇诗十首调高情逸无以咏歌篇篇实为绝伦一一尤难次韵强率鄙思别奉五章却以秘阁清虚地为首句所谓效西子之颦也惟工拙之不同岂天壤之相接莞尔而笑其敢逃乎

唐朝-李昉

秘阁清虚地,深居好养贤。

不闻尘外事,如在洞中天。

日转迟迟影,炉焚袅袅烟。

应同白少傅,时复枕书眠。

形式:

又捧新诗见褒陋止睹五章之绮丽如九奏之凄清其末章末句云谁比天人福皆从积善招天人之比固不敢当积善之徵其来有自味嘉言之若是省薄德以何胜仰谢良知谨次来韵以老去心何用为首希垂采览

唐朝-李昉

老去心何用,题诗满粉墙。

空庭夜待月,静室昼焚香。

策杖闲寻水,移床卧向阳。

自怜衰病者,雅称住闲坊。

形式:

宝相花送上秘阁侍郎并献恶诗一首

唐朝-李昉

宝相为嘉号,移根自蜀都。

远来还可重,他处更应无。

嫩叶细裁绿,芳英匀抹朱。

风流别花客,知道此花殊。

形式:

桐柏观

唐朝-李昉

子晋栖霞境,高高出世埃。

直疑天上去,归认下云来。

银汉星辰近,金庭洞府开。

迟明欲回首,更上降真台。

形式: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唐朝-李昉

孝义冠乡闾,门多长者车。

岁收千顷稻,家贮一楼书。

待客开新酒,留僧煮嫩蔬。

三公老且病,无暇访山居。

形式:

小园独坐偶赋所怀寄秘阁侍郎

唐朝-李昉

烟光澹澹思悠悠,朝退还家懒出游。

静坐最怜红日永,新晴更助小园幽。

砌苔点点青钱小,窗竹森森绿玉稠。

宾友不来春又晚,眼看辜负一年休。

形式:

偶述所怀寄秘阁侍郎

唐朝-李昉

何事情怀郁不开,为思蓬阁谪仙才。

通宵空有梦魂去,隔月更无篇咏来。

夜室已闻啼蟋蟀,秋庭惟见长莓苔。

清晨懒把菱花照,两鬓如丝堪自咍。

形式:

依韵奉和见贻之什且以答来章而歌盛美也

唐朝-李昉

逢丘深静养疏慵,角枕斜攲数过鸿。

万事不关思想内,一心长在咏歌中。

昂藏鹤貌无凡态,冷淡琴声有古风。

共说圣君偏注意,朝昏须作黑头公。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