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侍郎见和再用韵

大方广佛三身具,境号华严普贤住。

三千净土毛孔吞,百亿化身尘刹赴。

底事眉山迹偏显,端由象法时将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

将欲神变惊凡目,故敛光芒归窘步。

示现虽同人异见,开遮未判谁无惧。

臂力遥擎妙喜来,顶光近摄清凉互。

我来亲睹未曾有,方审传闻元不误。

阳春正值风日好,阴雨不逢雷雹怒。

入梦惟忧神鬼知,乘危暗有龙天护。

招提问路方上征,世界当空已先布。

千林寂历鸟声少,万岭奔腾云气聚。

高峰初到甫休歇,圆相俄惊成指顾。

一壶恍入物外天,五里知非世间雾。

感通咫尺捷影响,变灭须臾嗟电露。

公居福地宝岩对,身享耆年仙籍附。

两禁高辞法从班,一灯久续禅宗炷。

正始馀风独后凋,建安逸驾争先骛。

忽聆酬唱便随喜,要与见闻俱得度。

愿公且见宰官身,一宅常与轩冕寓。

形式:
收录诗词(221)

王之望(宋)

王之望简介

宋襄阳谷城人,寓居台州,字瞻叔。王纲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累迁太府少卿。孝宗时,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擢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附汤思退力主宋金和议,专以割地啖敌为得计。后罢。乾道元年,起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有《汉滨集》。

相关古诗词

乙巳四月自都下省欧阳氏姊于封丘时河朔流移满道即事有作寄范觉民

宋代-王之望

北出都门道,红尘污客襟。

号蝉如有意,高柳自成阴。

辙乱思良马,林幽慕逸禽。

据鞍回首处,愈觉帝阍深。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抱病云山远,兴怀节物新。

林红纷过雨,岭翠郁堆春。

猿鸟时相狎,烟霞日自亲。

可怜成底事,半世走风尘。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斋饭来香积,钟声出翠筠。

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

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

萧然烟篆室,处处喜留人。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嗜好非前日,颠狂减少年。

久疏长夜饮,新学小乘禅。

觅句驱春恨,翻书引昼眠。

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作客他乡久,宜人此界稀。

身闲长挟策,地僻惯披衣。

妻有齑盐乐,儿因笋蕨肥。

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海国幽栖地,春风欲暮时。

病忧梅雨逼,贫叹麦秋迟。

并日终无愧,逢年会有期。

饥寒宁苟免,吾道讳磷缁。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时节清明过,溪山晴霁初。

出游偕妇子,相识半樵渔。

稼穑归宁遂,经纶计已疏。

渊明至穷约,三径亦吾庐。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羊乳茎犹嫩,猪牙叶未残。

呼童聊小摘,为尔得加餐。

仗马卑三品,山雌慕一箪。

朝来食指动,苦菜入春盘。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有客过松径,呼儿下竹关。

张灯深夜语,沽酒远村还。

醇异交公瑾,清非醉景山。

剧谈自有理,不在浊醪间。

形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代-王之望

杜宇来何处,天涯又复鸣。

空山听更激,寒夜窈难明。

故国三千里,春风第一声。

年年羁旅地,愁绝不胜情。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