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石头孰伯仲,言访灵崖乏辔鞚。
径踏飞车掠原野,秃柳摇风碎雏哢。
大波荡荡引楼船,山影横衔旗脚重。
寺门迤逦费敲呼,喧寂俯仰真一梦。
烟株缭乱出亭阁,斫漆未干冰齧栋。
衰草犹缠蹄铁泥,拂读题碣归托讽。
去者丁宁来者迷,风光掷人谁能缝。
步拾危级罩晚霞,孤心蓦与千山纵。
猥指洼洞藏天戈,祇赏堪充米癫供。
窥寻蝠粪污鼠粮,藓苔蚀字顽香冻。
掉臂脱走画虚空,入坐幸拨黄封瓮。
漫夸奇景占荒墟,捃摭涂说一宵贡。
矧吐章句莹神魄,使我骨筋忘苦痛。
天下大事了酒杯,闲客频叨衙鼓送。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