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篾之舫横溪风,绮楼复阁长烟笼。
客心正悲焉所穷,老去无复酡颜红。
谁悬大月辉天东,万柳桥头视蒙蒙。
当襟钟阜争块雄,飞光倒景惊化工。
俄顷响枻星摇空,泊集洲渚如鹓鸿。
髯者皙者杂疲癃,还闻雏鬟唤人丛。
翱翔驰道笑语融,虫声四野答未终。
翩然弄影墟墓中,踯躅掩泣波双瞳。
君不见古来歌吹江山上,阅尽鸥群坐钓翁。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