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示张生端甫

我年未及十,我祖授书时。襟裾戒牛马,解授城南诗。

覆醢悲子路,读记泪绠縻。谓我有文性,祖亦为嘘唏。

先子留上都,我母课中闺。《文选》苦难字,背诵行迟迟。

十九始出游,杂览如乱丝。揽取得尺寸,首尾终迷离。

吴门遇王渭,交我顾广圻。语我六书学,训诂宜兼之。

凡校古人书,不以他书资。古书各义例,熟玩窥其嚱。

惭非性所好,负此良友规。颇独好文词,俳偶自娱嬉。

异之管君同,谓此不足为。此犹冠玉耳,不见骨与皮。

皮骨且不见,安能为妍媸。是时文派多,独契桐城师。

洪钟未殚叩,閟响忽我遗。言往理稍出,徐徐会其机。

读书如养生,薰莸不同脾。岂食大官羊,腥膢离蟛蜞。

三史范已孱,陈寿无华词。五代事简略,词义独恢恢。

《老》《庄》《荀》《韩》,《国策》逮《楚词》。《淮南》《吕春秋》,谲诡而倡披。

六经为稻粱,此亦膏与脂。不可一日无,使人发华滋。

适口莫如约,拙养聊自怡。刘君称汉圣,董生书玉杯。

谢力有未能,吾知固有涯。吾子天骨高,古风还可追。

鹄卵在啄抱,庚桑惭鲁鸡。傥欲师古人,为子诵所宜。

形式:
收录诗词(23)

梅曾亮(清)

梅曾亮简介

清代散文家,字伯言,清江苏上元人。道光二年 (公元1822年)进士,官户部郎中。梅曾亮少喜骈文,与同邑管同交好,转攻古文。二人师事桐城派姚鼐,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师二十馀年,承姚鼐馀势,文名颇盛,治古文者多从之问义法,有继主文坛之势。诗亦清秀。晚年主讲扬州书院。有《柏枧山房文集》。

相关古诗词

戏书

清代-梅曾亮

未可称居士,颓然已放翁。

诗惟标脚气,文不愈头风。

雄任来嘲客,褒无待约僮。

鸡毛三寸笔,何事反匆匆。

形式:

题容静止诗集

清代-梅曾亮

先师功业烂卿云,燕许常杨接世芬。

万里天山新乐府,三年人海故将军。

惭余西笑重投迹,喜子南归得论文。

终是丹青图画客,管城休策腐儒勋。

形式:

赠潘咨少伯

清代-梅曾亮

当年豪士客扶风,曾以乡兵占首功。

谈笑尚惊黄鹞子,行藏欲问白凫翁。

雨中裹饭勤深友,日下翻经折钜公。

莫讶元文难索解,应知并世有扬雄。

形式:

读东坡集有感

清代-梅曾亮

七载黄州已似家,又从儋耳度年华。

东坡有地聊栽竹,南海无人且看花。

白发瞿塘悲剑器,青衫湓浦泣琵琶。

飘零词客多哀怨,学道如公信有涯。

形式:

赠陈颂南

清代-梅曾亮

慰客车多似水流,左迁君自百无忧。

同官何意遭阎奉,直疏曾闻继道州。

若访石牛犹早计,且歌金马亦良谋。

书衔从此称光禄,谢鲍诗声让一头。

形式:

偶成寄仲卿彦勤两弟

清代-梅曾亮

柏枧村中有故墓,吾宗苦约返茅茨。

黄精药好愁难遇,苍耳林深恐见欺。

北阮家怜门户改,南阳阡冀子孙知。

飞桥一水千峰抱,记取他年谒墓时。

形式:

偶成寄仲卿彦勤两弟

清代-梅曾亮

百年寄圃冶城旁,旧德犹存绿野堂。

祖父艰难留树石,弟兄奔走隔壶觞。

极知饱啄宜山泽,又恐鸣号望稻粱。

空忆故园春色返,半千阁下又青杨。

形式:

赠邵位西移居

清代-梅曾亮

君别临安山水来,精庐应觉厌嚣埃。

偶然移宅当金碗,镇可藏书著玉杯。

深院无风能媚竹,小窗如画忽横梅。

漫言此是倪迂阁,却许诗人踏破苔。

形式:

寄姚春木

清代-梅曾亮

曾访夷门客大梁,更寻耆旧溯襄阳。

秋风昨已归张翰,前辈今谁过孝章。

家食若为三亩计,国闻曾备五车藏。

陈编亦有平生志,愧子逍遥一草堂。

形式:

监利王子寿去刑部主政归作诗寄之

清代-梅曾亮

君竟翩然返故居,题桥应笑拟高车。

宁编《荆楚岁时记》,不读司空城旦书。

词赋飞腾聊自喜,江山辽落兴何如。

怀人若问吴门卒,尚有诗狂未扫除。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