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陈牧止孝廉招游南园舟中与庞若云张直咨诸子同赋

山居寡所欢,终年破茅屋。

何物撄我情,鸣禽朝出谷。

昨夜梦殊佳,晨兴理盥沃。

故人书适至,开缄再三读。

曰有南园翁,瓜蔬招近局。

高兴发无端,客来应不速。

驾言遵枉渚,微风饱船腹。

笑语忘主宾,形骸混僧俗。

十里稻花香,山川悦心目。

人境渐以遐,仙源互开阖。

野犬吠一声,豁然见松竹。

维舟就广荫,引客登崇陆。

黑壤错丹葩,文材杂散木。

曲折避榛芜,俯仰随朴樕。

乱后旧亭榭,犹存数丛菊。

下临放生池,出入饶水族。

菱芡自浮沉,海潮遂停畜。

坐来风雨过,轻寒袭巾服。

静对溪云生,细数凫鹥浴。

不觉远烟暝,山厨具蔬簌。

雕胡盈瓦盘,藜羹胜粱肉。

茗苦井泉甘,何事醽与醁。

野人有真性,大道无可欲。

灵蛇尝欲饥,偃鼠易知足。

但愿澹无营,枯肠称饘粥。

洗钵临清流,黑甜眠曲录。

与世任平怀,无门亦无毒。

提起竹篦子,何尝有背触。

多谢贤主人,兹恐游不数。

安得半把茅,溪边深结筑。

当年折脚铛,誓愿追芳躅。

形式:
收录诗词(1745)

成鹫(明)

成鹫简介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相关古诗词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太虚本无质,幻迹偶因风。

日月涳蒙外,星河淡荡中。

影边消伏暑,天际失奇峰。

莫讶人情薄,炎凉到处同。

形式: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繁华难久住,摇落得轻身。

远近随风力,高低逐日轮。

纸鸢云外线,野马路旁尘。

悟得循环理,相逢总未真。

形式: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落叶树边屋,树边人独行。

远风一萧瑟,林响自鏦铮。

入耳吾将老,无心鸟不惊。

从来知此意,南郭古先生。

形式: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寂寞秋原寺,霜钟韵最幽。

数声生殿角,一夜白人头。

皛皛月当枕,萧萧风满楼。

何能此时节,还起景阳愁。

形式: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泗滨一片石,万古知音难。

野老无心击,西风过耳寒。

韵高泉并落,声冷叶先乾。

历历谁相委,蒲团夜正阑。

形式: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霜色满庭莎,青青奈若何。

渐看蜗篆少,唯有鹤行多。

晚步痕添屐,朝眠绿上蓑。

野情闲不厌,车辙莫频过。

形式: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生涯在南亩,早晚及西成。

旧业蒹葭外,新凉袯襫轻。

自牛眠露草,黄雀啄香粳。

共有丰年庆,家家社鼓鸣。

形式: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远浦霜天晚,寒江浅浅宜。

荻花螺女折,渔火射工吹。

有鹤量沙碛,无鱼上钓丝。

棹歌人独往,凉月浸涟漪。

形式:

九秋杂咏

明朝-成鹫

秋色净如练,秋潭泻似雷。

霜威从地起,花雨自天来。

激石喧云碓,分流入茗杯。

谁知空谷里,有客探泉回。

形式:

八影

明朝-成鹫

满院春光薄,阴晴不自持。

色香无着处,高下总低枝。

古月当中见,天风匝地吹。

与君同寂寞,疏雨闭门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