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贮于文渊阁臣以校理与观陈设敬歌以纪

《四库》四部编摩新,十年秘帙承丝纶。特开高阁仿天一,文渊文源溯与津。

仲春上日御经幄,赐茗阁下优儒臣。文华主敬相次北,方池汇鉴渊写神。

岧岧阁影矗云汉,万椟栉比罗青旻。去冬缮书初报蒇,雪晴春仲前一旬。

铜乌风定下照水,金戺日丽无纤尘。帘卷栏回静如镜,签排帛拭光流银。

琅函镌目贮之椟,册以椟计参差匀。三万六千括象数,二十八舍环星辰。

内以经部外子史,经纬表里齐衡钧。芸香宝气近帝座,四壁彝训敷言申。

义文字画即河洛,范畴锡福于下民。线装黄袱珍重捧,字字伦叙纲纪陈。

鱼鲁常教忆扫叶,典谟岂止思书绅。臣自去冬忝再入,屈指癸岁交庚辛。

阁旁小松昔新植,已复茂绿承温仁。冉冉红云傍檐宿,𠴨𠴨好鸟来喧晨。

但给扫除亦荣幸,何况登阁绸书人。徘徊直房过亭午,红墙柳拂波粼粼。

形式:
收录诗词(41)

翁方刚(清)

翁方刚简介

翁方刚,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乾隆壬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阅学士,降鸿胪寺卿。重宴鹿鸣,赐三品衔,重宴琼林,赐二品衔。有《复初斋集》。

相关古诗词

望罗浮

清代-翁方刚

只有蒙蒙意,人家与钓矶。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形式: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

清代-翁方刚

活活蒸冬水,先迎冷客来。

僧房扫黄叶,禅榻即苍苔。

酝酿村阴意,商量野菊开。

谁能未花日,闲步问丰台。

形式: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

清代-翁方刚

十年食藕处,有寺已无亭。

草径幽能熟,兰襟淡更馨。

雨兼萑苇响,泉带辘轳听。

意在寒林背,西山分外青。

形式:

清泉亭

清代-翁方刚

小县临官道,江流曲抱城。

亭依厓壁立,泉似长官清。

乳雪岩花沫,松风石铫声。

倦游三十载,为我濯尘缨。

形式:

秋晚回试高州重题城月驿壁

清代-翁方刚

秋在朝凉午燠闲,人归黄篾碧溪湾。

数椽聚处成官驿,一鸟飞边得远山。

院雨记听蕉叶响,庭苔似点菊花斑。

应知路渐高凉近,许借层窗此豁颜。

形式:

送姚姬传郎中假归桐城

清代-翁方刚

纵观当代述人文,前辈诸公用意勤。

清庙明堂庀梁栋,深山大泽蓄风云。

开元大历非空貌,秀水新城莫漫云。

君去重编《海峰集》,肯随北地乞余芬。

形式:

送姚姬传郎中假归桐城

清代-翁方刚

几宵东观翻书手,忽拨残更岳顶云。

示我天门詄荡语,如披玉策赤青文。

飞扬逸气鞭鸾凤,窈渺清斋写典坟。

江畔皖公山纵好,有何岩壑可留君。

形式:

栖霞道中示蕴山

清代-翁方刚

从我负书非曰归,诗情先逐晓云飞。

重阳细雨迟黄菊,六代精蓝冷翠微。

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

洞天且莫题名姓,苔藓蒙蒙恐湿衣。

形式:

钤山堂

清代-翁方刚

堂倚袁江麓势偏,青峰俯愧碧潺湲。

大鸡韩孟联吟好,小吏庐江乐府传。

莫认故巢思孔翠,试凭后学洒山川。

世间岂少藏修者,岑寂书窗二十年。

形式:

赵北口

清代-翁方刚

瀛鄚之间半烟水,村闾如画接渔船。

记从鸂滱溪头望,诗思蒙蒙三十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