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福严至后洞记柳书弥陀碑
一盂僧粥三鸣鸡,渐望天角生晴曦。
积阴凝霭不得肆,荡滉破散争纷披。
清明物象各有职,如再开辟平艰危。
游人襟韵廓以喜,晓指后洞都忘疲。
小楚亭北望明灭,宛宛一径微如丝。
问云般舟道场路,从此亭背无险巇。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
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
村童门关语嘲哳,似云乞米僧未归。
亭亭故碑立青玉,覆以老屋疏且攲。
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法存于斯。
世言书字出心画,体制类彼人所为。
子厚少年颇疏隽,字合飘逸狂不羁。
胡为气质反端厚,至今观者多有疑。
或云彼以窜逐久,气志软熟非前时。
又云高才尚薄世,故独立法无所师。
吾嗟世俗日无理,好恶不正论苦畀。
臆决万事岂独此,此书何愧人不知。
碑阴三百四十字,疏瘦劲丽何精奇。
九十三人姓名具,陈缵宝历元年题。
云此柳书一碑者,元和三年刊厥辞。
至是二月始建立,都其事者杨与倪。
尘蒙壁碍世未见,自我访寻初爱之。
嗟物晦显似有数,恨不从事毡与槌。
巉岩西山邃无数,行及二寺方晨炊。
东南溪磴斗孤绝,下及平壑如悬梯。
南朝佛子谓慧海,卜庵于此存遗基。
鬼神馈食以车运,石崖辙迹如在泥。
智不足以尽万物,敢决真伪论是非。
老僧夜语亦有理,明发策杖犹迟迟。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节物秋将半,疏慵日益加。
不为投劾去,徒有折腰嗟。
味酒怀江鳜,乘风忆海槎。
东篱满凉露,已约伴黄花。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夜露感庭鹤,秋风吹海槎。
相思悲岁月,寂坐望云霞。
终夕孤蟾魄,重阳近落花。
君无鄙贫令,金蕊遍陶家。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作邑风流在,新居卜筑完。
清欢橐书入,小隐奉亲安。
日淡城楼晓,霜深囿树寒。
吏涂何所得,试向静中看。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境物生新趣,蒿榛失旧墟。
避尘深户牖,待月广阶除。
醉梦飞鸿外,吟怀晚雪馀。
相思岁将晏,谁叩草玄居。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彭城楼上望,旷然今古怀。
山形东负岱,河势下通淮。
白鸟孤云并,荒烟万木排。
吾观兹有得,兴欲拍洪厓。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古渡倚双棹,萧萧秋色残。
山川南去远,风雨北来寒。
极望销魂易,清吟得句难。
依稀故园梦,千里下云端。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粹行完圭璞,谭经得圣真。
青袍尚腰折,素蕴喜民亲。
友益予孤陋,官闲子隐沦。
风骚应赋古,亭下蜀江春。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初作南冠至,随闻墨绶来。
犹怜百里远,时见两凫回。
江日披梅雪,春阳动琯灰。
论文须太白,还忆一樽开。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大别山前晚,维舟望古津。
孤烟汉川树,长笛武昌人。
珠曲今何地,兰洲欲暮春。
文王尝美化,无复见遗民。
形式: 诗
宋代-刘摰
舟泊古城下,重云埋桂宫。
旧期今夕负,清赏一年空。
远浦依微笛,阴崖断续虫。
篷窗强樽酒,聊更约秋风。
形式: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