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全轩记

馀峰先生隐居安亭江上,于其居之北,构屋三楹,扁之曰栎全轩。君为人坦夷,任性自适,不为周防于人。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馀,举进士,居郎署。不十年,为两司。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然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者,竟以是罢去。

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欢然而情意常有馀,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

一日,邀予坐轩中,剧论世事。自言:“少登朝著,官资视同时诸人,颇为凌躐。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馀年矣。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天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故用之而不知止。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就戮者,何可胜数也?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才也?李斯用秦,机、云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之。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哉?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信达生之至论,而吾之所托焉者也。”予闻而叹息,以为知道之言。虽然,才与不才岂有常也?世所用楩、梓、豫樟也,则楩、梓、豫樟才,而栎不才矣。世所用栎也,则栎才,而楩、梓、豫樟不才矣。君固清庙明堂之所取,而匠石之所睥睨也,而为栎社,君其有以自幸也夫!其亦可慨也夫!

形式:

诗词简介

全文汪洋恣肆,用典使事,文气畅达,颇有韩愈“不平则鸣”的文章风格。

注释

馀峰先生:张意,字诚之,号馀峰,昆山人。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进士,历官南京职方郎中及 山东副使,以事罢官归故里。归有光作此记约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左右,时年四十七,正在安亭授徒讲学。 归有光和张意,一个屡试未中,一个仕途不得意,作者在庄子的的思想中寻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安亭:今属上海市嘉定区。

三楹:三间。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扁:通“匾”;题写匾额。

栎全轩:张意的书斋名。

坦夷:指胸怀宽广。

任性自适:凭个性行事,不做作, 随缘而安。

不为周防于人:不对别人严密 设防。

不谓为然:不认为 是正确的。

屑意:毫不在意。

处:相处。

不谐于世:与世俗不和。

郎署:明清称京曹为郎署。张意曾任南京职方郎中。

两司:明代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两司, 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司法官署。张意曾官至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属正四品大员。

最少:最年轻。

施施:喜悦自得。

倾:倾轧;排挤。

会:恰逢。

畛域:界限。

荆湖:湖北武汉 周围地区。

东藩:指山东布政使司。藩, 即藩司,明朝地方布政使的别称。

孔林:孔子墓地。

岱宗:泰山。

沧海日出之处:泰山玉皇顶东南有观日峰。

陶岘:唐开元间人,爱好山水, 相传曾造船三只,一载自己,一置宾客,一贮饮馔,与孟云卿等寻幽访胜,自号麋鹿野人。

扁舟五湖:驾小船于太湖。

如:往。

越:今浙江绍兴一带。

子陵钓台:相传为东汉隐士严光钓鱼之处。严光,字子陵。

齐云岩:在安徽休宁以西三十里的齐云山中。

陟:登。

九华:九华山。

剧论世事:慷慨激烈谈论世事。

少登朝著:少年时入朝为官。

官资:任官的品级。

凌躐:超越。

见绌:被罢免。

不自释:不能自我释怀。

“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句:处在安静闲逸时,再重新审视昔日的劳碌奔波。

后知今之为得也:现在的一切才是真正得到生命。

穷:穷途末路。

党锢:东汉桓帝党锢之祸,士大夫二百馀人,被禁锢终身。灵帝时, 李膺等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膺等百馀人皆被杀,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

白马之祸:唐末朱温掌权,贬逐大批进士出身的官员。大臣三十馀人在白马驿被杀,并抛尸于黄河。后人以“白马之祸”比喻士大夫被害。

骈首就戮:骈首,头并着头。比喻一同被杀害。

二十四友:晋时郭彰、石崇、陆机、陆云、和郁、潘岳、挚虞、杜育、左思等人相交,世称二十四友。

八司马:唐时王叔文改革失败后,其同党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八人被贬为各地司马,时称八司马。

十六子之徒:古史称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也有才子八人,合称“十六才子”。《左传·文公》载十六子名。

机、云入洛:(指陆机、 陆云兄弟入洛阳,以文才名重一时,时称“二陆”。二人均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

华曜日月:指声名盛极一时。

慕艳:羡慕之。

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李斯被行刑前曾对其儿子说: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听华亭之鹤唳: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记载,陆机被杀时,曾说:“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庄生:庄子。

不才:没有才能的人。

终其天年:能寿终正寝。

信达生:诚然通达生命。

知道之言:通晓 人世道理的言论。

常:固定的标准?

楩、梓、豫樟:楩树、樟树和梓树,典出《墨子·公输》,比喻栋梁之材。

栎:栎树 ,用途不大。

庙:宗庙。

睥睨:斜着眼睛看人,表示轻视。

栎社:指张意甘愿做栎社树。神社旁的栎树无用,所以不被砍伐而能保有长寿。

收录诗词(137)

归有光(明)

归有光简介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相关古诗词

项脊轩志

明朝-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形式:

归程小记

明朝-归有光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循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子美真可语也。昨自瓜洲渡江,四顾无人,独览江山之胜,殊为快意。过浒墅,风雨萧飒如高秋,西山屏列,远近掩映,凭栏眺望,亦是奇游,山不必陟乃佳也。

形式:

寒花葬志

明朝-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形式:

吴山图记

明朝-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形式:

《尚书别解》序

明朝-归有光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行,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以备温故。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形式:

甫里天随寺

明朝-归有光

偶过白莲院,为寻绿鸭池。

僧开虫罥户,人到鸟惊枝。

斜日半庭雨,清风数卷诗。

空门住遗像,千载尔为思。

形式:

寓漕湖钱氏钱本吴越王裔聚族于此地名钱港

明朝-归有光

钱港湖乡杳,名家古木裁。

微茫诸水汇,飘泊一船来。

问遗交情厚,流连笑口开。

因看吴越谱,世事使人哀。

形式:

驰驿

明朝-归有光

密殿朱衣客,圆牌金字符。

恩光留日月,歌吹渺江湖。

百馆牙盘馈,千夫锦缆呼。

何如乘一叶,来往似飞凫。

形式:

恨诗二首

明朝-归有光

清辉比秋月,游魂散朝霞。

首丘言犹在,易箦意何嗟!

平生丈夫志,寄死宫人斜。

曾参为原母,杜氏岂无家。

形式:

恨诗二首

明朝-归有光

误落青乌计,真成黄鸟哀。

隋珠弹燕雀,宝剑失风雷。

文武今宵尽,乾坤此日颓。

吾方从汝去,安事制麻衰。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