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闻兴秀孝,久矣无令举。
公车冷于冰,吾已弃如土。
提书向孔墙,万代礼乐主。
而与先簿正,厥有圣法寓。
士也得所归,至穷亦云遇。
于惟京頖旧,幸不生蒿稆。
斯文谅在兹,天意岂轻付。
之子抱渊静,萧然守环堵。
光彩难自閟,珠玉满囊楮。
一从鹗表飞,诸公共称许。
如何但熟睨,引鼎力不武。
栖迟冷掾间,无乃太廉取。
相縻共升斗,端欲重黉宇。
勿嫌屋打头,硉兀气未吐。
六月取一息,千里始跬步。
期君在远业,看君即轩翥。
风雨忽道别,悢悢寡悰绪。
从今闭柴荆,何以慰衰暮。
巘字献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学士子才之子,擢进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应龙,咸淳进士,元初起教授陵阳州,以上元簿致仕。当宋亡时,献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应龙遂以文章大家见推于东南。是时宋之遗民故老,伊忧抑郁,每托之诗篇以自明其志。若谢皋羽、林德阳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帅初辈,犹不免出为儒师,以升斗自给。献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缁。元贞、大德之间,年在耄耋,岿然备一时文献,为后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阳集》若干卷,次子帅府都事应复所编,国史编修程端学为之序。谓其出处有元亮大节,正不当徒以诗律求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