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形式:

诗词简介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作品。此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翻译

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种,日边的红杏倚着云彩而栽。

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边,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

注释

永崇:指长安永崇坊。

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

天上:指皇帝、朝廷。

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

和:带着,沾染着。

倚云:靠着云。形容极高。唐·宋之问《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听。”

芙蓉: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评注

宋人孙光宪《北梦琐言》:(高蟾)《落第》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盖守寒素之分、无躁进之心,公卿间许之。先是胡曾有诗曰:“翰苑何时休嫁女,文章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罗隐亦多怨刺,当路子弟忌之;由是渤海策名也。

宋人蔡居厚《诗史》:高蟾累举不第,有诗云:“月桂数条榰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又《下第上主司马侍郎诗》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独向秋风怨未开。”人颇怜其意。明年,李昭知举,遂擢第。

明人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谢叠山曰:此诗妙在后二。

明人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凡士值数奇,率多怨辞,未免得罪于人。如高蟾《下第》诗,不尤知贡举者不与吹嘘,但托意“芙蓉”自不开向东风,则其中含蓄何保远也!章碣亦有闻知贡举者以私意取其门客,不欲显言,而借“望幸”为题以写其心。胡济鼎曰:此所谓“主文而谲谏”者也。熊勿轩曰:孟东野《下第》诗不如高蟾一绝,为知时守分,无所怨慕,斯可贵也。

清人黄生《唐诗摘钞》:语含比兴。前二句喻得第者沐知遇之恩;后二句喻己下第,皆时命使然,不敢归怨于主者,犹有诗人温柔敦厚之意。若孟郊之“恶诗皆得官、好诗抱空山”,几于怒骂矣,岂复呵以为诗乎!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存得此心,化悲愤为和平矣。

清人李鍈《诗法易简录》:时命自安,绝无怨尤,唐人下第诗以此为最。

收录诗词(37)

高蟾(唐)

高蟾简介

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金陵晚望

唐朝-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形式:

途中除夜

唐朝-高蟾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

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

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形式:

秋日寄华阳山人

唐朝-高蟾

云木送秋何草草,风波凝冷太星星。

银鞍公子魂俱断,玉弩将军涕自零。

茅洞白龙和雨看,荆溪黄鹄带霜听。

人间不见清凉事,犹向溪翁乞画屏。

形式:

感事

唐朝-高蟾

浊河从北下,清洛向东流。

清浊皆如此,何人不白头。

形式:

楚思

唐朝-高蟾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形式:

雪中

唐朝-高蟾

金阁倚云开,朱轩犯雪来。

三冬辛苦样,天意似难栽。

形式:

道中有感

唐朝-高蟾

一醉六十日,一裘三十年。

年华经几日,日日掉征鞭。

形式:

宋汴道中

唐朝-高蟾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形式:

秋思

唐朝-高蟾

天地太萧索,山川何渺茫。

不堪星斗柄,犹把岁寒量。

形式:

即事

唐朝-高蟾

三年离水石,一旦隐樵渔。

为问青云上,何人识卷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