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秋入云山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形式:

诗词简介

《踏莎行·秋入云山》是宋朝词人张抡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以清疏的语言和潇洒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云山秋意图。下片叙述作者与农村父老月下饮酒,得意忘形地谈论家常闲话。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境和山居的乐趣,音韵之和谐,笔墨之灵,已臻化境。

翻译

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天,山中景物清爽秀丽。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众人欢度,又逢天气爽朗,一轮明月挂在树梢上。我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

注释

踏莎行:调名取自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曹冠词名之为《喜朝天》,赵长卿词则名之《柳长春》。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秋入:进入秋天。

云山:指山势高峻,耸入云端。

物情:指山中景物的情态。

潇洒:形容清爽秀丽的样子。

丹枫:亦称霜叶、红叶。

万叶:极言枫叶之多。

碧云:青白色的云气。

黄花千点:无数的菊花。

幽岩下:山岩深幽之处。

佳辰:指中秋。

林梢挂:挂在树梢上。

松醪(láo):是松膏酿制的酒。

常与:点明了兴趣所在,乐此不疲。

野人:山野之人。

期:约会之意。

忘形:便是隐士悠然自得、不拘形迹的写照。

共说清闲话:一起谈天说地。

评注

近代文人朱孝臧:风格秀雅清丽。

现代学者啄言:词文写景色彩明丽,精美绝伦。

收录诗词(110)

张抡(宋)

张抡简介

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字才甫,一作材甫,自号莲社居士。宋高宗绍兴末知閤门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〇年),金人来议和,副洪景卢为接伴使,坐奉使辱命,罢。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卽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西元一一六七年)宋高宗莅聚景园,莲社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西元一一七九年)三月,宋高宗再莅聚景园,莲社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宋孝宗幸绛华宫,莲社进《临江仙》词。累以词章邀宠,赐赉极渥。与曾纯甫、龙大渊等同为狎客之流。淳熙五年(西元一一七八年)为宁武军承宣使,再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有《莲社词》一卷,存词百馀首;又有《易卦补遗》、《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然《绍兴内府古器评》中有嘉定以后所得者,后人疑为明人伪作。

相关古诗词

烛影摇红 · 上元有怀

宋代-张抡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形式:

柳梢青

宋代-张抡

柳色初匀。轻寒似水,纤雨如尘。一阵东风,縠纹微皱,碧沼鳞鳞。

仙娥花月精神。奏凤管、鸾丝斗新。万岁声中,九霞杯里,长醉芳春。

形式:

蝶恋花

宋代-张抡

前日海棠犹未破。点点胭脂,染就真珠颗。今日重来花下坐。乱铺宫锦春无那。

剩摘繁枝簪几朵。痛惜深怜,只恐芳菲过。醉倒何妨花底卧。不须红袖来扶我。

形式:

西江月 · 瑞香

宋代-张抡

剪就碧云闹叶,刻成紫玉芳心。浅春不怕峭寒侵。暖彻薰笼瑞锦。

花里清芬独步,尊前胜韵难禁。飞香直到玉杯深。消得厌厌痛饮。

形式:

临江仙 · 其一

宋代-张抡

玉宇凉生清禁晓,丹葩色照晴空。珊瑚敲碎小玲珑。人间无此种,来自广寒宫。

雕玉阑干深院静,嫣然凝笑西风。曲屏须占一枝红。且图敧醉枕,香到梦魂中。

形式:

朝中措

宋代-张抡

灯花挑尽夜将阑。斜掩小屏山。一点凉蟾窥幔,钏敲玉臂生寒。

起来无绪,炉薰烬冷,桐叶声乾。都把沉思幽恨,明朝分付眉端。

形式:

临江仙 · 其二车驾朝享景灵宫,久雨,一夕开霁

宋代-张抡

闻道彤庭森宝仗,霜风逐雨驱云。六龙扶辇下青冥。香随鸾扇远,日射赭袍明。

帘卷天街人隘路,满城喜望清尘。欢声催起岭梅春。欲知天意好,昨夜月华新。

形式:

浣溪沙 · 和曾纯甫题谢氏小阁

宋代-张抡

筑室峥嵘占宝峰。退朝燕坐万缘空,出尘高志抗冥鸿。

何日嘉招陪一笑,看君豪饮釂千钟。试凭鄙句作先容。

形式:

霜天晓角

宋代-张抡

晓风摇幕。敧枕闻残角。霜月可窗寒影,金猊冷、翠衾薄。

旧恨无处著。新愁还又作。夜夜单于声里,灯花共、泪珠落。

形式:

点绛唇 · 咏春十首其一

宋代-张抡

何处春来,惠风初自东郊至。柳条花蕊。迤逦争明媚。

造化难穷,谁晓幽微理。都来是。自然天地。一点冲和气。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