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姚给事归葬

惟昔永乐初,皇帝治明堂。

取材苍梧野,在楩楠豫章。

督以给事臣,若曰伯善行。

公素侃察闻,百辟得激扬。

譬如公输子,材悉良不良。

此行固天简,公亦喜自当。

握节指八桂,伐鼓官舲扬。

惟木弥万山,计材不计章。

昂霄及耸壑,乃适于栋梁。

此处瘴疠地,气候日不常。

公病即不治,骨肉悬江东。

无人事绥复,其魂怅彷徨。

枯藤束木函,一殡六十霜。

嗟嗟榛鹤辈,祖死而后生。

但知彼有殡,不知在何方。

坐辄向西南,行亦西南望。

虽剧返葬心,日月何茫茫。

无财亦无时,犹盲者无相。

天实使汤公,官广得其详。

书报在全州,湘山寺之旁。

如因曼父母,始知墓在防。

二子读书毕,哭踊如初丧。

榛行不择日,即日裹糇粮。

鹤云兄当住,小弟力颇强。

此榇所不返,不复载见兄。

出门当严冬,雨雪满大荒。

九溪多鼍鳄,鼓涛播舟航。

五岭饶虎豹,磨牙引饥吭。

鹤行无恐怖,孝至胆气刚。

达彼全州境,入寺悲荒凉。

宛然三门侧,有垤记其藏。

拜之号三绕,闻者痛肝肠。

发幽升輀车,奉还万里乡。

白骨犹载肉,乐归所自生。

蔼蔼桑梓里,郁郁楸梧冈。

得从先人兆,如齐返周葬。

况与元配合,孤雌成鸳鸯。

剑适合延平,璧不滞咸阳。

剑璧不自能,良藉人所将。

呜呼二子者,生死有耿光。

呜呼二子者,古义行于今。

呜呼二子者,颓俗亦可兴。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长。

形式:
收录诗词(1069)

沈周(明)

沈周简介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相关古诗词

记雪月之观

明朝-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形式:

题画

明朝-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形式:

二月三十日雨中

明朝-沈周

此雨送残月,阴云隐有雷。

草虽宜湿长,花亦要晴开。

沟漫鱼争上,泥深马忌来。

春山只隔眼,应待我衔杯。

形式:

雨闷

明朝-沈周

久雨连阴结,青天安在哉。

大由云所子,浩及水为灾。

群叶无情尽,么花借湿开。

寂然泥淖地,苦忆旧人来。

形式:

苦雨寄城中诸友二首

明朝-沈周

一阵接一阵,一朝连一朝。

官仍追旧赋,天又没新苗。

白日不相照,浮云那得消。

君休问饥饱,且看沈郎腰。

形式:

苦雨寄城中诸友二首

明朝-沈周

新雨似旧雨,今年即去年。

只愁沈垕土,或喜梦青天。

顿顿黄齑瓮,家家白鹭田。

惟应五谷地,改纳水衡钱。

形式:

八月十七夜待月

明朝-沈周

候月月不出,引醪兼话长。

柳黄延返照,苎白应新凉。

恶璧沉海气,待珠开夜光。

我罍犹未耻,愿早贲林堂。

形式:

立秋夜坐

明朝-沈周

霜毛随叶落,搔首忽心惊。

节物其如我,乾坤聊且生。

谁家无月色,何树不秋声。

好在清哦地,戛然庭鹤鸣。

形式:

病馀待旦

明朝-沈周

衾铁凌衰飒,无眠展转频。

鸡馀千虑枕,霜下五更人。

梦绪不可续,窗光浑未真。

两童床脚底,𪖙睡怕教晨。

形式:

元日四首

明朝-沈周

物华初焕发,鄙抱亦生春。

开岁始今日,杖乡无几人。

蚁醅浮瓮冽,鸡彩映门新。

笑进三分盏,聊娱八十亲。

形式: